
从7月1日起,北京市政府向市民和游客免费开放了紫竹院公园等12个公园和北京麋鹿苑等6个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北京市、区两级财政将给予免费开放的公园和博物馆补贴,以保证公园和博物馆的正常运营和维护。
据悉,北京注册的公园有169个。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统计显示,到去年底,北京市已有108个公园对游客免费开放。这些公园多以带状分布或者街边公园为主,比如东单公园和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等。而此次免费开放的多是像紫竹院、玉渊潭和陶然亭等功能设施齐全的综合类公园。
公园免费开放的消息,让多数市民感到高兴。然而开放近2个月的情况让许多原先对此举动表示担心的人们更加担心,一些原来持赞成态度的人们也开始对这种做法反思。
据报道,许多免费开放的公园游客人数增加了一倍;不少公园成了流浪汉和附近工地的农民工夜宿场所;各式的推销员、散发小广告的人员以及小商小贩都将公园当成了自己的工作场地;附近的居民也常在公园里遛自己的宠物。一些公园经常被一些并不是真正来游玩的人占据而显得有点拥挤、吵闹,失去了往日的宁静。
近年来,全国一些省市陆续免费开放了一些公园。而围绕公园是否要不要免费开放,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争议。持赞成意见的人认为,公园等公共场所是用纳税人的钱所建,应该对全体公民免费开放,而且在国际上许多国家都是这么做的;而持反对意见的人则认为,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人多且文明意识淡薄的人不在少数,一旦免费开放,公园将很难得到妥善管理,公园的环境将不可避免地会遭到破坏。
此次北京试点开放部分公园和博物馆的情况,又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是否要对公园免费开放的争论。
门票免费让公园回归本义
《新京报》撰稿人吴祚来:城市“公园”不是私家园林,而是由政府为市民提供的公共休闲的空间。市民有必要通过合理的诉求,通过政府收回商业化的城市公园,让公园回到它的本义,就是公园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无限共享,实现公园价值的最大化。
公园的土地是城市规划中为市民生活而空置的空间,它具有公益性与福利性,在一定人口比例的城区配置相当的公共休闲空间,是城市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具有多重功能:一是它是市民亲近自然的需要,以此缓解城市生活焦虑状态;其次它可满足居民有规律的健身休闲的需要,以此提高生存质量;再次它是城市文化的需要,在公园里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文化活动,使城市具有文化内涵与魅力,当然还有改善城市的自然生态以及防止重大灾害的需要,在一些突发性的灾难发生时有疏散人员的功用。如果将公园交付企业进行开发,这是以商业利益为最高追求,门票成为第一道门槛,公园就不“公”了。北京市副市长张茅就在不久前明确表示,北京非世界遗产保护的普通公园都应免收门票。既然市政府有如此明确的要求,相关城区的居民求助的也就不是听证会了,而是向市政府建议,尽快收回公园的管理权,还公园于市民。
城市公园是让市民热爱的地方,甚至是感激的地方,而不是让游人焦虑的场所。记得一位留美学生曾说,他一直对纽约星罗棋布的城市公园抱着一份感恩,到美国的头一年,那是他最彷徨无助的时候,语言存在障碍,工作没有着落,文化上的隔膜更是令他如坐愁城,郁郁寡欢。是那些散落在街头巷尾、各具个性的城市公园敞开大门接纳了他。麻雀和群鸽在脚边旁若无人地觅食,拖着大尾巴的松鼠可爱地在草丛中探头探脑,孩子们在父母的呵护下在儿童园地忘情玩耍……面对这一幕幕平和的景象,他的心会慢慢平静下来,烦恼也随即烟消云散。城市居民还没有接纳这位异国学子,而公园像一个自然之母悄无声息地包容了他的身心。
开放的公园还是让世界对这座城市的文化与历史投以崇敬目光的地方,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奥地利维也纳城市公园每年从4月份复活节到10月底,每天都有免费的约翰·施特劳斯音乐会,公园里矗立的约翰·施特劳斯雕像在1999年还被复制了一个永久赠与昆明世博园,成为文化交流的艺术使者。我们应该看到,他们的公园文化已经在走向世界了。公园文化在使自己城市市民受益的同时,会整体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