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环球观察
奥巴马执政以来的中美关系
金灿荣 · 时间: 2009-11-19 · 来源:北京周报 2009年第47期 11月26日日出版

 

自奥巴马1月20日执政以来,中美关系呈现出积极、稳定的发展势头。两国高层互动频繁,经贸联系不断增强,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方面合作顺利,在其他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也加大了政策协调力度。总体而言,奥巴马执政以来的中美关系开局良好,为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美关系开局良好的原因

奥巴马执政以来,中美关系成功避免了政党权力转换而导致的政策波动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方面:

在奥巴马执政前,中方就积极与其决策班子建立联系。奥巴马执政之后,双方高层进行了密切接触,尤其是两国的首脑会晤。这既是两国关系友好的象征,反过来又为中美关系的良好开局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奥运会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逐渐显现,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庆大阅兵则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军事和国防能力。这使得中美两国的力量差距不断缩小,为双方的平等交往提供了物质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本奉行的是低调和合作的对外政策。力量的增长并没有改变中国对外战略的和平性质。和平发展道路及和谐世界的主张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外交的和平、合作原则。这使得美国对华战略的基调更具合作性,美国对中国的接受度增加。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美国的金融地位受到重创,并累及实体经济。美国经济的复苏依赖于中国的高速增长和积极合作,美国对华的利益需求相应上升;而中国政府有效的危机应对也有助于美国对中国能力的肯定。

奥巴马上台之后积极推行“巧实力”外交,强调综合运用软硬实力,以更好地实现其国家利益。“巧实力”外交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倡导多伙伴关系。从中美关系的角度来看,伙伴关系的定位有助于中美建立更具实质性的合作框架。

政策的实行有赖于决策精英,他们的知识偏好和个性特征是影响国家政策选择的重要变量。在奥巴马的决策班子中,熟悉中国事务的外交精英较多。他们对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有着深刻认识,趋向于对华采取理性务实的姿态。

 

中美关系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美关系开局良好,未来中美关系还存在大量问题,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首先是贸易问题。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中美在经贸领域的争吵增多,贸易环境趋向恶化;其次是人权问题。人权是长期影响中美关系稳定的政治问题,双方围绕西藏、民主等问题上的分歧难以弥合;第三是中国的军事现代化问题。随着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进展,美国对中国军力的担心会不断上升,在军事透明方面的压力也会进一步增强;第四,在气候变化、新能源等议题上,中美双方就减排原则和责任分担将争吵不断;第五,在东亚地区合作上,中美领导权之争将进一步凸显。美国高调重返东南亚,有明显针对中国的政策意图。而东亚合作的积极开展则使美国担心其被排除在亚洲合作进程之外;最后是台湾问题。尽管中美两国在遏制激进台独、维持台海稳定上保持了有限合作,台湾问题仍然是影响两国关系的关键问题。

美国面临两类政策协调的困难。首先是政府内部的协调。由于奥巴马的决策班子政治明星云集,各部门政治取向的不同会加大政策协调的难度。其次是决策班子与其他政治势力的协调。由于奥巴马与民众蜜月期结束,原来慑于总统高民意支持率而有所顾忌的政治势力开始提高嗓门,奥巴马对华政策的国内牵制相应加大。在中国,国内利益的多元和社会力量的成长增加了对美外交的政策协调难度。中美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影响国内民众的利益和情绪。当这种影响达到一定程度,相关团体就会对政府施加压力,影响内部的政策协调。

随着对外政策的失误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已经意识到其战略地位的下降。美国的政策应对是对内通过新能源开发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社保医疗改革建立更加公平的社会,通过金融体系改革消除弊病,恢复美国的金融领导地位;对外则通过“巧实力”外交进行责任外包,通过“接触”、“倾听”和“磋商”换取他国对美国的政策支持。由于中国是“巧实力”外交的主要对象,责任分担的矛盾在中美关系中会比较突出。但是,中国并没有做好责任分担的准备。中国的民众和精英共同拥有的集体认知还是发展中国家身份,关注的问题主要来自内部治理。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在外交上主要还是采取防御姿态,目标是为国内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国际环境,而不是在外部“开疆拓土”,创制新的国际体系。中美在责任分担上的分歧将成为两国争端的重要来源。

中国去年年底对30年改革开放进行了总结,刚刚又经历了60年大庆,中国的能力得到极大彰显,领导人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来越自信。然而,学界多数人认为中国经验还没有达到理论总结的高度,甚少谈论中国模式的问题。但是,中国模式及其启示却早已成为海外各界热议的话题。长期而言,中国模式的提出对西方的自信心将构成强大冲击,也会对中美关系产生复杂影响。

中国周边普遍存在对华畏惧情绪和不信任感,都倾向于借助美国的力量来牵制中国。虽然朝美之间的核对抗不断加剧,但朝鲜并未放弃在条件适当时投靠美国的政策选择;俄罗斯最近在伊核问题跟随美国对伊朗进行制裁,并不能排除是出于对中国的畏惧;印度一直试图通过拉近印美关系来达到制衡中国的目的;日本最近也动作频频,设法推动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支持日本;东南亚国家则力求推动南海议题的“国际化”。如果处理不当,所有这些第三方问题都将成为中美关系的麻烦来源。

 

支撑中美关系发展的稳定因素

尽管中美双方存在诸多问题,中美关系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日益成熟,两国关系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不断增多,为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中美在客观上存在大量共同利益,体现在双边、地区和全球等各个层面。在双边层面,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不管双方在经贸领域存在多少摩擦,巨大的贸易额足以说明双方在经济层面的相互需求和利益共生。在地区层面,中美在控制朝核危机、稳定亚洲金融和经济格局以及维持东亚地区稳定等方面具有共同利益。在全球层面,中美在诸如反恐、防扩散、气候变化、能源安全以及维护全球自由贸易等议题上也拥有广泛的合作空间。

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美国对华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已成为美国战略界的集体共识。在此认知基础上,美国提升了中美关系在其外交布局中的地位,并将其定位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既为中美关系确立了基调,也有利于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

两国迄今已建立了60多个对话和磋商机制,涵盖几乎所有问题领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成功举行为两国的战略沟通提供了新平台,也起到了释疑增信的作用。中美关系的制度化使得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相应渠道迅速解决,避免了因某一问题领域的争端而导致两国关系的全面后退。

中美建交时,两国GDP的差距达到15倍;到2008年则缩小至3.5倍。中美力量对比的平衡意味着美国单方面改变中美关系的能力下降。由于内部治理的优先性和对现有国际体系的满意态度,中国可定义为双边关系中的稳定因素。中国力量的增长在逻辑上有利于整体关系的稳定。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中国作为问题排在问题清单的后面,而作为帮助者则位于前面。中国的力量和模式意味着中国对美而言是一个问题,但相对于应对金融危机、打击恐怖主义、防止核扩散等议题并不急迫。相反,美国在解决前述几乎所有的外交问题时,都离不开中国的政策支持。这一崭新的关系结构无疑有助于中美关系的稳定。

另外,随着两岸关系改善,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可控性加强。

综上,我们有理由对未来的中美关系保持乐观自信,中美关系仍然会维持吵而不破的局面。相信奥巴马总统的访华会进一步巩固中美关系目前的良好局面。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