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环球观察
中日韩合作寻求历史性跨越
· 时间: 2009-10-20 · 时永明

 

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于10月10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在于三国领导人寻求并进行合作已有整整10年之久,更重要的是由于美国金融危机、日本民主党上台取代了战后长期执政的自民党,以及中国的崛起等众多重大历史性因素的出现,使人们关注三国的合作是否能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而三国合作今后的走向必将对地区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明确战略走向

第二次首脑会议主要是总结历史,谋划未来,进一步明确方向,充实动力。从会议通过的《中日韩合作十周年联合声明》看,三国领导人此次着重强化了从战略高度对三国合作的意义以及相互关系的认识。从战略走向看,三国首次将“建设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写入文件。尽管客观上,东亚要建立共同体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绝非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并且对东亚共同体的具体设想还存在着分歧,但是共同体意识的不断加强以及目标的明确为三国今后的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动力。

当然这种“共同体意识”不能是虚幻的或空想的,它必须有实际的内容。冷战后东亚地区的历史就是政治上从一个分裂的地区走向和解,同时合作及经济上高速发展的进程。但是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并不平衡,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没有自然地导致政治关系的深化和紧密,相反,力量对比的迅速变化,导致了战略上相互猜疑的增加,旧的地区战略结构和历史及领土等问题加剧了这种猜疑。这使中日韩之间在经济关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战略性的政治关系常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这对地区的持久稳定繁荣都带来不利影响。10年来,中日韩三国的合作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顽强地向前发展着。而这次领导人会议突显出这种状态正在结束。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共同体意识,表现在对现实政治关系的解释上在声明中就具体化为:三国要“构筑稳定的战略互信;相互视为合作共赢的伙伴;相互支持对方和平发展,并视之为机遇”。归纳起来,战略互信、合作共赢、相互支持、互为机遇这十六个字基本可以概括未来三国关系的战略走向。

在三国政治关系的战略态势趋于紧密的同时,三国也开始加快经济合作的步伐。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会上提出,“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联合研究,尽早达成平衡、务实、共赢的中日韩投资协议。”日韩对此也表示了积极的态度。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表示,如果三方能签订这份投资协议,可以为未来三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或者说经济伙伴协议奠定基础。在冷战后东亚地区的雁阵发展模式中,日、韩、中分处在头、中、尾三段,经济形成较好的互补性。经过近30年的经济发展,三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这也为三国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区创造了条件。中日韩三国的经济规模总量约占全球的五分之一,东亚的70%,三国经济的日趋紧密必将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中日韩三国合作不仅开始呈现更加良好的态势,在机制化建设上也在向前进展。除了已有的合作计划,此次会议上,韩国总统李明博建议,为使三国合作更加机制化,成立三方合作秘书处。三国同意首先设立网络秘书处,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机制化建设的步伐。

 

机遇与挑战并存

此次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引人注目的一个重要背景因素是日本政局的变化。今年8月,作为一个新兴政党,日本民主党取代了战后长期执政的自民党。民主党的胜利主要反映了日本人民希望顺应时势,图变求新的心态。而民主党上台后,鸠山首相提出的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重视亚洲”的所谓“脱美入亚”战略。鸠山的“重视亚洲”与自民党时期也提到过的“重视亚洲”存在着基本点上的不同。自民党是在“以日美同盟为基轴”的外交安保战略中谈论“重视亚洲”,而鸠山是以“亚洲一员”的思维考虑“重视”战略。自民党在亚洲国家中采取区分政策,强调所谓的“价值观外交”,而鸠山则提出与不同价值观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友爱”外交。而在中韩关注的历史问题上,鸠山也明确表示要尊重邻国的感受,其内阁决不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政府在外交战略上的调整,无疑为三国合作以及东亚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中日韩合作既存在着客观上的动力,也存在着客观上的障碍。三国之间的文化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历史恩怨、领土纠纷、价值观的不同以及对未来战略的不确定都妨碍着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和合作的深入发展。三国以建立东亚共同体为目标的合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考验。首先,各国之间对于如何建立共同体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即使在日本内部,对鸠山的亚洲共同体外交也有不少唏嘘之词。这种分歧除了认识上的差异之外,主要反映了亚洲地区内部的巨大差异性。因此,今后如何克服这种差异,在地区内形成稳定的共同体意识,逐步深化合作是一项重要挑战。其次,东亚区域合作始终面临来自美国的外部挑战。东亚地区和美国有着复杂的关系,美国也一直视东亚为自己的地盘,反对东亚共同体排除美国。鸠山的对美独立,对亚融合的政策受到美国的反对,日本国内的亲美势力也依然不弱,因此有人提出将“脱美入亚”改为“亲美入亚”。鸠山政权如果不能在“入亚”问题上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仍然可能使日本的亚洲政策出现反复。所以,日本国内是否能够形成稳定的“入亚”共识,将对日本的外交产生影响,也必将影响东亚的合作进程。第三个挑战是地区安全问题,东亚合作的最大障碍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钥匙没有掌握在东亚国家手中。朝核问题是目前对东亚安全局势影响最大的因素。此次三国领导人会议虽然重点讨论了朝核问题,表示三国要加强在此问题上的合作,韩国还拿出了一个所谓“大谈判”方案,希望在该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美朝双方。目前的复杂形势可能会使朝核问题长期化。朝核问题不能解决,必将影响三国之间“构筑稳定的战略互信”关系,从而影响区域合作的发展。第四个挑战,三国之间存在的领土领海问题处理不好也同样影响三国在安全上的战略互信关系的发展,并随时都可能成为三国矛盾的引爆点。因此,如何驾驭利益冲突和社会敌意是对各国领导人的重要考验。总体来看,三国合作能够在困难中不断前行,说明这种合作符合各国的整体利益,而要这种合作更好地向前发展,不仅要靠三国政府的不懈努力和推动,还需要三国社会共同体意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在冷战后的东亚合作中,东盟一直扮演着主导力量的角色,形成一种“小马拉大车”的局面。形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冷战后四分五裂的东南亚地区是东亚区域合作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而历史上,大国势力介入一直是东南亚地区动荡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东南亚地区的整合应该由东南亚自己来完成。所以支持东盟的发展和东盟共同体的建设并在这一过程中建立稳定的东盟与外部大国的关系是推动地区合作的首要任务。第二个原因是在东亚地区的两个重要大国中国和日本之间缺乏稳定的战略关系,难以稳定地共同发挥作用。在过去的10+3的合作结构中,中日韩三国并不是一个整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如今,中日韩三国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且这种机制独立于东盟峰会外围会议,这意味着东亚合作正在形成新的凝聚点和推动力。中日韩三国生产总值占东亚的70%,这三国不能实行整合,东亚共同体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三国合作的不断深化,无疑将对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地区及世界格局也将产生深远影响。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程,也是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去推动与呵护的进程。

(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