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环球观察
中俄建交60周年回顾
· 时间: 2009-10-13 · 刘桂玲

 

2009年是中俄建交60周年的大日子。半个多世纪以来,中俄关系经历了友好结盟、紧张对峙、睦邻友好和稳固发展的历史演变。苏联解体后,中俄领导人以史为鉴,积极化解消极因素,确立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如今,中俄关系已成为新型国家关系的典范。在世界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中俄高层加强战略协调,为维护两国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10月12-14日,俄总理普京访华,举行中俄总理北京定期会晤,将进一步密切两国的战略合作。

新中国建立后,中苏关系走过了友好结盟和紧张对峙的风雨历程。60年前的10月1日,新中国宣布成立。10月2日,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2月14日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建立了友好同盟关系,并开始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方面进行友好合作和相互支援。根据1953年5月和1954年10月双方签订的有关经济合作协定,苏联在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帮助中国新建和改建了156个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在中国50年代和60年代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新中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建立的。但自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逐步恶化,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和争论严重,导致1960年苏联单方面决定撤走在中国工作的专家、废除科技合作项目等事件,以致后来发生边境争端和流血冲突等等。这一时期中苏关系陷入紧张对峙状态,其沉痛的历史教训使两国人民认识到斗则两伤,和则两利。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力主“新思维”,成为中苏恢复正常关系的推动者。戈尔巴乔夫对外政策的新哲学思想体现出新安全观,他主张以政治方法解决世界各种问题,认为中苏间有广泛的合作领域,除有双边共同利益外,在国际事务中也有相近和一致之处。他认为,“国际发展中的许多事情取决于两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986年,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发表讲话,明确表露出要与中国改善关系,并提出准备在“任何时候”和“任何级别上”同中国认真讨论创造睦邻气氛问题。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实现“破冰之旅”,表示愿意消除阻碍中苏关系发展的“三大障碍”,即苏联从中苏边境和阿富汗撤军、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此后,中苏关系逐步缓和,结束了30年的紧张对峙。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实现平稳过渡,开始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并不断攀升新台阶:第一阶段,实现平稳过渡和稳步发展。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俄罗斯成为继承国,中苏关系过渡为中俄关系。俄罗斯独立后,中国最先派出以对外经贸部部长李岚清为团长的政府代表团访问俄罗斯,宣布承认俄联邦政府及其在联合国的安理会席位,签署了《中俄两国会谈纪要》。1992年1月底,李鹏总理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联合国首次会晤,确定两国在1989年和1991年两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中俄友好关系。

第二阶段,进入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时期。以俄总统叶利钦1992年底首次访华、双方签署《中俄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宣言》为标志,两国以着眼未来,不对抗、不结盟、睦邻友好、互利合作为原则,确立新型国家关系。

第三阶段,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江泽民主席1994年9月访俄,两国签署《中俄联合声明》和《核武器互不瞄准对方》等文件,确立中俄“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从战略高度将中俄关系推进到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6年4月,叶利钦总统第二次访华,两国元首在《中俄联合声明》中就双方在国际重大问题上进行协调与合作达成共识,确立了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中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当时国际舆论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俄关系提升到50年代以来的“最高点”。

进入21世纪,中俄新一代领导人确定了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基本框架,中俄关系不断深化,合作更加务实。首先,政治关系不断加强。普京执政8年,中俄政治关系发展更加务实。2001年7月,双方签署为期20年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是中俄关系发展的里程碑式文件,该条约把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为两国长期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也为国际社会树立了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良好范例。此后,两国领导人在条约精神和原则指导下,政治互信不断增强。2005年胡锦涛主席访问俄罗斯,与普京总统共同签署了《关于21世纪世界秩序的联合宣言》,重申两国主张在尊重国际法、多边主义、平等和相互尊重及提高联合国在国际政治中作用的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中俄在国际领域加强合作共识增多。两国领导人还决定通过2006和2007年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以及2009和2010年分别在中俄举办“俄语年”和“汉语年”的重大举措,推进中俄世代友好、促进战略协作,取得了可喜成果。

其次,解决了长期困扰两国的边界问题。中俄建交后,两国政府非常重视解决边界问题,经共同努力,2004年10月,双方签署了《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确定了一些岛屿和渚洲的划分,划归中方170多平方公里,俄方得到另一半。2008年10月14日,双方举行了“中俄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至此,中俄以法律形式完全确定了两国4300多公里的边界线。普京表示,“苏中边界谈判持续了40年,这一历史问题从未得到解决,如今,我们却达成了彼此都能接受的协议”。

第三,经济合作稳步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拓宽。13年前,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时双边贸易额不足100亿美元,中俄经济合作存在的银行结算、仲裁机制和出口信用保险三大瓶颈难以突破。普京2000年任总统后,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提上日程,积极推进中俄经贸合作,出台有利于招商引资的经济政策。中俄双边贸易额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由57亿美元增加到近570亿美元。2008年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但贸易额仍达568.3亿美元,同比增长18.0%。目前,两国相互投资日趋活跃,经济技术合作蓬勃发展,双方在能源、电信、金融、军技,以及民用航天技术、宇宙开发等领域展开合作,并不断拓宽合作领域。中国已成为俄第二大贸易伙伴,俄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名列第九。

未来中俄关系发展空间很大,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2009年新年伊始中俄两国领导人互致贺电,希望不断充实和拓展两国关系的战略内涵,推动双边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中俄当前均处于国力提升期,推动双方经济合作、实现各自经济发展目标是中俄关系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也是中俄关系稳健发展的战略基础。未来,中俄经济合作前景广阔,中俄跨界石油管道和铁路建设项目已正式提上日程,以建立中俄“纳米技术战略合作联盟”为标志,双方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高科技领域合作渠道将进一步拓宽。同时,中俄在地区和国际领域的合作空间也很大。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美国霸权地位下降,西方失去对全球化的主导权,国际格局面临新的调整。中俄双方将在国际和地区等多边事务中保持密切协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性挑战,在构建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方面加强合作。

正如俄总统梅德韦杰夫所言,中俄关系虽然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但“并不意味着双方可以高枕无忧”,未来还应努力“在交流中逐渐消除所有偏见”。今后中俄关系发展应该注意两种倾向:一是警惕西方对中俄关系发展设置障碍。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中俄加强战略磋商,在地区和国际舞台上影响力不断增大,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给中国戴上“G2”高帽,表面上对中国加大“责任”要求,实质上有孤立中国、引起中俄矛盾之嫌。这不符合中国意愿,也有悖于国际社会多极化趋势。二要防止“中国威胁论”复燃。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中俄经济合作领域拓展,俄民众中有人担心俄会沦为“资源出口国”,成为中国的经济附庸,从而引发“中国威胁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