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市场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经贸代表团与俄方进行了交涉,最终双方就妥善处理这一问题达成共识,其中包括中俄两国企业将在莫斯科共同建造一个“大型中国商贸中心”,这使数万在俄华商精神振奋。然而,切尔基佐沃市场紧急指挥部7月30日又称,俄方并没有在市场原址建设新的商贸市场的计划,至于会不会在其他地方修建,中俄双方还在研究之中;莫斯科市政府也发表声明说,莫斯科市“不可能建大型中国商贸中心”,“这样的中心只能出现在大环外”;等等。显然,这些说法与此前俄方的承诺差别非常大。所以,中俄双方达成的共识是原则性的,对于暂时缓解事态、稳定在俄华商情绪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中俄民间贸易健康顺利发展,必须依靠俄方市场规则的逐步完善和在俄华商的合法规范经营。
经历了十几年艰难的经济转轨进程,俄罗斯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逐渐确立起来,但市场经济体制的行为能力还极其有限,在对外贸易领域中最集中的表现就是“灰色清关”现象。应该说,完善的市场规则和规范的贸易秩序对任何国家都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是一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经济健康发展的途径。“灰色清关”作为俄罗斯经济转轨时期、日用消费品短缺时代的特殊产物,并不符合市场经济中正常贸易秩序的规则,也不利于中俄两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势必予以取缔。但是, 关闭一个切尔基佐沃市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灰色清关”问题,因为俄罗斯滋生“灰色”的土壤依旧肥沃。鉴于目前俄罗斯经济形势的复杂和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短期内 “灰色清关”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将俄罗斯列入全球最封闭的贸易体之列,其贸易便利度在被调查的121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09位,比2008年的第103位下降了6位,俄罗斯的贸易体制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彻底解决“灰色清关”问题,还有待于俄罗斯关税水平的不断降低和贸易秩序的逐渐规范,这一切恐怕只有在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同时,面对不断增加的风险,在俄华商必须改变传统经商观念,遵守法律法规,合法规范经营。中俄民间贸易在近20 年的发展中为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而 “灰色清关”的贸易方式对促进中俄民间贸易的发展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过,随着俄罗斯公民社会的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贸易方式的规范,“灰色清关”方式势必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在俄华商必须从本质上认清“灰色清关”的种种弊端,避免贪图眼前利益所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依靠合理合法的贸易行为获得稳定的经济利益;摒弃传统的灰色经营渠道,严格遵守中俄双方的法律法规,按照市场需求走国际化经营之路。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实体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关闭 切尔基佐沃市场无疑会在短期内使中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不过, 如果中俄双方能以此为契机加强合作,尽快启动海关合作机制,建立规范的贸易秩序,长期来看会有利于中俄民贸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