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中下旬以来,俄方突然下令宣布关闭华商集中经营的莫斯科切尔基佐沃市场,导致中国在俄华商遭受巨大经济损失,也使两国经贸关系面临严峻考验。那么,为什么俄方要强行关闭切尔基佐沃市场?它给中俄两国商人和消费者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中俄民间贸易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何在?
俄方关闭切尔基佐沃市场的原因是复杂的。表面上看,它是俄罗斯打击“灰色清关”的一个政府行为;但是,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使俄经济深陷困境,是俄政府以这种极端方式来解决“灰色清关”的深层次原因。
首先,在俄罗斯存在了近20年的“灰色清关”导致俄政府大量税收流失,近年来俄政府的打击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油价暴跌重创俄罗斯经济,于是,俄政府再次拉响了严厉打击“灰色清关”的警报。
“灰色清关”问题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这种非规范化贸易方式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当时俄罗斯正处于经济转轨的最困难时期,国内日用工业品断档奇缺的现象非常严重。在俄罗斯贸易自由化的改革中,国外大量商品涌入俄罗斯,其中包括来自于中国的日用消费品。俄政府出于保护本国轻工业的考虑对其进口相关产品课以重税,而且通关环节复杂繁冗。在这种情况下,俄海关委员会默许一些背景复杂的“清关公司”为商家全程代办报关、纳税、商检等手续;而“清关公司”凭借强大的内部关系网可将高税率货物换报成低税率货物申报,并且大大缩短其清关所需要的时间。这种清关方式对商家的便利之处是进口手续便利,只需向“清关公司”缴纳一揽子费用就可以快速高效地办理好海关的一切手续;但不利之处在于,“清关公司”并不向进口商家提供完税凭证或只提供部分完税凭证(因此这种清关方式被称之为“灰色清关”),这使商家在经营中面对各种来自于政府的检查时会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并会带来经济上的严重损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灰色清关”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俄罗斯内部,它既造成俄政府税收大量流失,也严重危害中国企业和华商的利益,阻碍了中俄民间贸易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