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环球观察
奥巴马时代中美关系总体框架不会生变
· 时间: 2009-01-09 · 袁鹏

 

美国当选总统、民主党人奥巴马20日在美国国会大厦西侧的露天平台上正式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

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1点半过后,总统就职典礼正式拉开帷幕。首先,当选副总统拜登宣誓就职。中午12时许,奥巴马在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罗伯茨的见证下庄严宣誓。誓词大意为:“我郑重宣誓,我将忠实履行美国总统职责,尽己所能保存、保护和捍卫美国宪法……”

宣誓就职后,奥巴马发表就职演说。演说中,奥巴马呼吁全体美国民众端正心态,努力提高公民责任感,为振兴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自建交以来,起伏不定几乎成为中美关系的基本特征。从里根、老布什到克林顿、小布什,新总统上台总是伴随中美关系的剧烈颠簸。然而此次美国大选似乎呈现与以往不同的特征,中美关系不仅不是大选的热点,更不是焦点,而且几乎每位候选人都强调美中关系的重要性及稳定对华关系的必要性。因此一般认为,奥巴马上台后中美关系总体框架不会生变。

 

中美关系大框架不变的四个理由

第一,经过三十年正常化的积淀,中美关系已有相当厚度,不易断裂。两国关系的战略定位实现了从“非敌非友”朝“利益攸关方”与“建设性合作者”的转变;两国政治关系从政府对政府逐渐转向全方位、多层次、深领域的交流;两国经贸关系从几乎为零发展到今天3500亿美元左右的年度贸易规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深度相互依赖;两国军事安全关系正通过朝核、伊核、反恐、反制台(急)独的尝试摸索合作之道。总之,中美关系大的方面是稳定和成熟的。

第二,布什对华政策框架和大方向得到两党较高程度的认同。民主党及奥巴马团队对布什外交政策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反恐、伊拉克、对俄、对欧政策方面,对其亚太外交尤其是对华政策则大体认同。从奥巴马初步搭建的安全、经济班子看,其上台之初的政策优先顺序将是拼经济、处理伊拉克残局、应对阿富汗、巴基斯坦局势变动、修复美欧关系、挽救美俄关系等,对华政策尚不是当务之急。这从一个侧面显示延续性将是奥巴马对华政策主轴。

第三,奥巴马团队的“中国观”总体理性务实。奥巴马、拜登、希拉里等人的对华表态并无过激之处,其亚州团队中的“中国通”居多,大都是客观务实者。

最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动力依然强劲,后劲还很足。在金融领域,美国期待中国资金投入、战略合作、政策协调,中国希望美国保持稳定、克服困难、杜绝贸易保护主义,双方有合作的重大机遇;在安全领域,奥巴马面临的任务千头万绪,在伊拉克、伊朗、朝核、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几乎所有热点问题上都期待中国合作;在全球性议题,尤其是气候变化、能源环保、艾滋病防治等问题上,双方拥有广泛合作空间,全球也期待中美合作。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冷战后的美国历届新政府上台之初,总会以对华强硬的面目出现,然后经过半年到两年不等的时间重归理性、务实,以相对积极的姿态发展美中关系。此次奥巴马政府上台,不仅其团队总体对华态度相对客观,而且战略界、舆论界也出现一股异乎寻常的拉抬中美关系的新气象,诸如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腾反复提出“(美中)两国集团论”、哈佛大学经济史教授弗格森发明“中美国(Chimarica)”概念、知名防务专家巴内特甚至提议构建“中美战略同盟”,其他诸如“中美共治”等构想也不在少数。这样一些新气象使不少人对中美关系抱有相当乐观的态度。

 

四个变量

一是团队(人)的变化。尽管中美关系已经基本超越政府团队变化会引起政策大变的阶段,但奥巴马之胜选毕竟对美国社会、政治具有开天辟地的历史意义,奥巴马的“中国观”也让人既陌生又模糊。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深谙美中关系大局之真谛,力倡对华搞建设性合作,主张建立美中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希拉里自然也深知美中关系之利害,她曾在《外交》杂志撰文称美中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但希拉里也有走出克林顿阴影的心思。副总统拜登的角色也较特殊。一方面,他是华盛顿公认的“外交大鳄”,奥巴马选他当副手原本有借重其外交经验的用意,因此人们多以为拜登将在奥巴马对外政策中扮演类似切尼的角色。但半路杀出希拉里,似乎使这一判断落空,因为后者更加强势。奥、拜、希能否精诚团结,这是观察今后一个时期美国对外以至对华关系的一个基本前提。

二是政府结构(机制)的变化。先看府会结构。此次大选不仅是奥巴马个人的胜利,更是民主党党派的胜利。民主党不仅以绝对优势入主白宫,而且同样以大比分优势赢得国会参众两院,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党独大”。这一结构对中美关系从理论上看有双重意涵:如果政府希望推动美中关系发展,则遇到的阻力相对较小;相反,如果国会或政府有意在一些问题上刁难中国,也更难受到遏制。再看政府(内部)结构,即各涉华重要部门之间的关系。国务院、国防部、国家安全委员会历来有争夺主导权的内斗,进入21世纪,财政部、商务部、能源部、国土安全部、情报部门的作用也日益突出。由于希拉里的任命,国务院似乎将在奥巴马执政初期发挥比国安会更大作用,国务院如何同国安会、财政部等部门争夺对华政策主导权,是我们观察政府结构变化的一个指标。

三是社会土壤的变化。美国社会正在经历又一个重大轮回,即从保守主义向自由主义的回归。奥巴马及民主党大获全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两条路线斗争、两股思潮激荡的结果。这种分水岭式的变化既源于布什战略的重大失误导致共和党保守路线失去群众基础,也由于美国社会近年来出现的历史性变化:从人口结构看,非白人人口构成从十年前占总人口的23%发展到目前的34%,“婴儿潮”一代即将步入退休年龄,他们对政府的经济压力会陡然增大;1000多万非法移民如今开始抱团要地位、要权益,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这些变化意味着,传统的制造业、产业地带的社会力量影响增大,呼吁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明显增强,谋求社会福利、寻求政府保护的人口增多,这些变化无疑将给中美经贸关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奥巴马纵使不愿被贴上贸易保护主义的标签,也不得不顺应国内环境的变化有所作为。

四是国际大环境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及全球性问题集中上升等方面。目前看来,华尔街风暴冲击的远不止是金融领域,而是殃及实体经济和全球总体经济形势,而且还远未见底。这决定了,奥巴马政府会将拼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如果中国有助其实现这一首要目标,奥巴马将乐得进一步提升、推进美中关系;反之,如果中国不利于这一目标,美中关系的发展可能面临重大挑战。另外,在气候变化、能源环保等全球性议题上,奥巴马势必展现出强势。布什共和党政府在这些问题上长期忽视,不仅导致国内发展出现问题,而且总被欧洲指手画脚点鼻子,国际形象受损。奥巴马期待重拾民主党得心应手的气候能源话题,重新占据话语权。在这方面,对中国的期待必然相应增大。

 

值得关注的四大议题

第一,经贸问题。目前两国经济环境都面临诸多考验,奥巴马要忙于救市、刺激就业、改善民生,中国政府也正忙于学生就业、民工返乡、刺激经济、保持增长、扩大内需等一系列难题,各自关注重点的内倾化趋势不可避免影响双边贸易,并一定程度限制彼此的政策弹性。

其二,奥巴马团队依然给中国提出了要求清单,一旦得不到满足,定会有所反弹。比如,要求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加大投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强美中金融体系改革方面的协调等等,中国基于经济的和政治的综合考量,充其量只能部分满足其要求。这对奥团队可能留下“第一印象”。近期人民币贬值问题被美国炒作,有发出强烈信号的意味。

其三,民主党代表美国蓝领阶层、弱势群体、制造业、高科技、劳联-产联等阶层利益,这些都是对华贸易的受伤者或利益未得到完全保护者,他们对保尔森发起的战略经济对话未能实质性施压中国感到失望,对布什政府片面代表大金融、大跨国垄断资本家利益表示不满。因此必然给奥巴马施加更多压力。继人民币汇率、产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金融市场开放、产业外包转移等议题的炒作之后,最有可能被民主党大肆炒作的话题是所谓中国劳工标准问题。借此可一箭三雕:既可满足人权斗士的虚荣,又可降低中国产品竞争力,还可乘势在中国社会政治稳定上做足文章。值得高度重视。

第二,外交问题。奥巴马拼经济,也要拼外交。伊拉克撤军、阿富汗增兵是重中之重,美欧关系修复、美俄关系恢复是战略选择,防止朝核、伊核问题失控是重要前提。所有这些看似不直接针对中国,但美方都希望中国发挥“建设性作用”、体现“负责任大国”地位。中国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分担”美之外交风险及负担,从而减缓美拼经济的国内压力,将一定程度成为奥巴马政府检验美中关系长远发展方向的试金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奥巴马政府势必在一些新问题上加码加价,比如在阿富汗问题上希望中国派兵、出钱、送粮,在巴基斯坦问题上希望中国扮演关键性作用,甚至在印巴克什米尔问题上也要中国出面调停。这些问题的加码不意味着在苏丹、津巴布韦、缅甸等“敏感国家”问题上放松对中国的指责和打压。如此分析可知,中美外交关系并不十分乐观。

第三,西藏和台湾问题。西藏问题目前热度未减,民主党对西藏问题的热情更是始终如一。相对而言,台湾问题的风险性有所下降,但主要在于两岸关系的迅猛发展,而不在于美台关系的降温。实际上,对台军售问题、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空间问题、打压大陆放松对台军事压力问题等等,依然如故。西藏与台湾遥相呼应,一旦应对不当或中美之间缺乏深度沟通,对两国关系的破坏性不容低估。

第四,人权和意识形态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看似趋于淡化,实则还在升温,只是表现方式有所不同而已。目前更多集中在中国模式与美国模式之间的软性较量上。奥巴马试图重新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和国际形象,必然想方设法首先捍卫招致非议的美国制度、模式、道路,越是内忧外困,越要坚持自己基本价值、理念不动摇。从这个意义上讲,两国之间对这方面的潜在矛盾不会减少。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