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环球观察
朝鲜努力融入东亚区域社会
吕 翎 · 时间: 2008-08-14 · 时永明

 

7月24日朝鲜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不仅意味着朝鲜与东盟的关系将会进一步加强;同时也意味着随着朝核问题的解决,朝鲜如何加入区域合作以及地区如何接纳朝鲜的问题也将逐渐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

 

朝鲜全方位外交的发展

朝鲜或许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国家,但是从整个国际社会的角度看,朝鲜并不是一个受到孤立的国家。朝鲜奉行自主、和平、友谊的外交政策,主张根据完全平等、自主、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国家之间的关系。

朝鲜发展对外关系的主线,一是传统关系国家,二是发展中国家,第三是一些国际组织。早在1975年朝鲜就先后加入了“七十七国集团”和不结盟运动。冷战结束后,在整个东北亚国际关系和解的过程中,暂时确认朝鲜半岛南北分裂的局面,以促进地区的和解成了当时地区各国的共识。于是朝鲜和韩国于1991年同时成为联合国的成员。因此,从全球的角度看,朝鲜是国际社会中正常的一员。

但是在地区范围内,东北亚和解的进程,只完成了中国和俄罗斯与韩国的关系正常化的部分,而朝鲜方面却由于遭遇了美国提出的核问题的阻拦,而未能实现与美国和日本的关系正常化,朝韩关系的发展也受到阻碍。

因此,朝鲜在冷战后外交的主要任务就是希望在南北关系和对美国的关系上实现突破。1994年美朝签署《核框架协定》为美朝关系的改善创造了契机,但是当年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突然病逝,使美朝关系的发展出现了迟滞。不过,到2000年,由于美朝在解决导弹危机上取得的进展,给双方关系带来了突破性进展的征兆。在这个大背景下,朝鲜新领导人提出了面对新世纪的“新思考”。这个“新思考”除了针对国内的改革之外,看来也包含着对外关系的发展。2000年,朝鲜在外交上一方面是与传统西方阵营的欧洲的关系开始了突破性的进展,另一方面,在亚洲地区则加入了东盟地区论坛。加入东盟地区论坛可以说是朝鲜融入东亚地区的一项重要外交措施。

近两年,东亚地区发生更多深刻的变化,东亚峰会的建立和《东盟宪章》的签署预示着东亚区域合作将向更广更深的领域发展。今年朝鲜交出核清单和炸毁宁边冷却塔标示着核问题进入了实质解决的阶段。在这种背景下,朝鲜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预示着朝鲜已开始为无核化时代的全面关系正常化展开了部署。由于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是加入东亚峰会的前提条件,因此,朝鲜的签约为人们提供了朝鲜在更深层次上融入地区合作的想象空间。

 

朝鲜充分利用多边国际舞台维护自身利益

朝鲜加入国际多边外交机制的目的并不仅限于国际活动空间。从朝鲜的角度看,对其国际政治经济活动空间的最大外部制约来自美国的敌对政策。这也是为什么朝鲜在解决核问题的过程中坚持要美国将其从恐怖国家名单中删除,以取消对朝的敌国贸易制裁的原因。但是,在与美国的双边较量中,朝鲜缺少政治资本。因此,借助多边外交国际舞台来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权益也成为朝鲜外交中的重要一环。

冷战后,多边外交取得了较大发展。西方国家希望通过多边外交来扩大自己的政治优势,而许多中小国家也希望通过多边外交来寻求大国力量的相互制约,以保护自身利益。东亚地区在冷战后建立了东盟地区论坛来讨论地区安全问题。该论坛在结构上是以东盟中小国家为主导的大国制约机制。其发挥作用的机理是通过对话实现沟通、理解、消除误会、预防危机的发生、以及争取促进问题的解决。这种机制虽然显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较差,但是它有效地维持了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均势,在维护该地区的稳定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东盟地区论坛也多次想在东北亚问题特别是朝鲜半岛问题上发挥作用,美韩日等国也希望能借助这个多边外交机制来增加对朝鲜的政治压力。但是,作为一种对话机制,向非对话国单方面施加压力,违背了东盟地区论坛的基本运作原理。因此,朝鲜加入东盟地区论坛就成了双方的相互需要。

朝鲜利用东盟地区论坛的多边机制维护自身利益的最近案例是今年7月24日在新加坡举行的第15届东盟地区论坛上的修改主席声明的事件。此次会议上,主席国新加坡公布了包括韩国主张的“尽快解决金刚山枪击事件”和朝鲜主张的“支持以《10.4宣言》为基础的南北对话”的主席声明。但是由于遭到南北双方对写入对方主张的抗议,所以将这两句话全部删除。而在此后的不结盟运动部长会议上,朝韩双方又再次针对朝鲜提出的“支持以《10.4宣言》为基础的南北对话”的主张展开了多边外交大比拼。这些现象表明朝鲜对参与多边外交的积极意义有着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事实上,今年7月23日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在新加坡实现了首次外长非正式会谈,也可以说是朝鲜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所带来的额外收获。

 

朝鲜应成为东亚一个正常国家

朝鲜虽然推行全方位的外交,积极参加一些国际多边机制,但是在东亚地区复杂的合作结构中,朝鲜却几乎成为了例外的国家。东亚地区有以东盟为中心的“10+1”和“10+3”合作,有中日韩三国的东北亚合作,更广泛一点的有亚太经合组织(APEC),最新的有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在内的东亚峰会。但是在所有这些区域合作中,我们都看不到朝鲜的身影。朝鲜的这种例外,对朝鲜和东亚地区来说都是有害的。因此,如何使朝鲜成为区域内一个正常的成员恐怕应该是地区内所有国家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朝鲜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具有重大意义。这个行动表明了朝鲜愿意遵守该条约所确定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当然,这同时也表明朝鲜希望其他签约国也能在此基础上处理与朝鲜的关系。像条约中有关反对外来干涉、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等条款对于朝鲜来说都是一种保护。因此,朝鲜的签约不仅意味着朝鲜对自己在地区安全中承诺了义务,而且意味着地区其他签约国对朝鲜的责任。这应该是一种双向融合的开始。

这种融合主要受到以核问题为主要表现点的美朝关系以及朝韩和朝日双边关系的制约。这些关系中的核心问题,一是意识形态,二是安全忧虑。意识形态上的严重对立,使朝鲜与这三国之间相互存在严重的安全忧虑。金刚山事件正是这种安全忧虑的一种反映。目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安全忧虑的主要途径是六方会谈。六方会谈是解决朝鲜核问题所反映出来的安全忧虑的最佳方式,也是不可替代的方式。但是,今后东盟以及东亚区域的合作是否能以自己的方式,在促进消除政治对立,解决各方的安全忧虑上发挥积极作用,这可能对东盟是一个比较严峻的考验。东盟地区论坛的主席声明风波表明,东盟能够在朝鲜半岛尖锐的矛盾中做到不偏不倚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要发挥调解作用就更难。如果东亚合作不能在解决地区问题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那么朝鲜问题的命运就更容易被一些偏激分子所掌握。朝鲜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可以仅仅是一个美丽的符号,也可以是东亚地区真正成为一个全员大家庭的开始。一件事意义的大小,取决于我们今后的行动。

 

朝鲜内部发展制约其外交成果

冷战结束后,朝鲜遇到了比冷战时期要强大得多的安全压力。一方面是来自美国从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压力;另一方面是来自国际形势变化和时代变迁所产生的要求其体制变革的生存方式压力。这种压力造成了朝鲜的安全焦虑。而连续的自然灾害不仅加剧了朝鲜的经济困难,还加重了其安全焦虑。在解决安全焦虑中对军事力量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过度强调又增加了经济的负担。朝鲜自己内部陷入的怪圈,又使国际社会疑虑重重,从而制约了其外交空间的扩展。完善自己的国家体制,摆脱这种怪圈的困扰,可能是朝鲜真正实现外交突破的前提。

自新世纪提出“新思考”以来,朝鲜也在不断探索经济上的改革。当我们看到六方会谈取得实质进展,朝鲜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时,人们也注意到朝鲜与越南的关系更加密切。朝鲜对中越两国改革开放经验的关注,使人们希望看到朝鲜早日出现新局面。一旦朝鲜摆脱安全焦虑,迈出改革的步伐,那么朝鲜全面融入地区合作的日期也就不会太远了。

 (作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