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环球观察
能源高价位运行影响国际经济政治秩序
吕 翎 · 时间: 2008-07-01 · 张利军

 

 

对国际政治秩序的影响

首先,各国普遍重视能源外交,极力维护本国的能源安全和稳定。当前,随着国际能源需求不断扩大和价格的持续走高,能源市场的主体──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和过境运输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主要集中在对油气资源和油气运输线路的控制权上,这使能源因素在国际经济与政治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过了军事因素。能源问题已被各国越来越多地用作政治筹码和武器。

在重大和有影响的双边会晤中,能源问题总能成为核心和重要话题。例如,在2008年6月10日,欧盟-美国年度峰会在斯洛文尼亚举行。在能源安全方面,美欧双方同意加大科技合作,促进生物能源、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双方还同意加大与黑海沿岸国家、中亚国家和伊拉克的能源合作,实现能源供应来源的多样化。在多边领域,能源问题更是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在2008年7月日本北海道即将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上,将重点讨论不断上涨的粮食和能源价格问题,以减少对国际市场带来的冲击。

其次,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在下降。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放任美元贬值,导致国际油价疯涨,引发各国的普遍抱怨和不满。例如,由27个主要能源消费国家组成的国际能源署(IEA)认为,造成国际油价飙升的根本原因是供应紧张,并非由投机所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则认为国际能源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甚至使供过于求,高油价就是投机导致。但双方在国际关系紧张和美元贬值造成油价上涨方面,是存在共识的,双方也认为,美国便是这两个原因的制造者。

得益于高油价,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产油大国的石油美元收益大增,经济实力增强,在国际舞台上日趋活跃,国际地位攀升,在一些问题上公开与美国对抗,对美国的领导地位也形成冲击与挑战。在美俄关系方面,俄罗斯近期在北约东扩、美国在欧洲部署防御型导弹等问题上寸步不让,双方龃龉不断。俄罗斯提供的天然气已占到欧洲总需求的40%以上,欧洲除加强对俄罗斯的依赖,别无选择。伊朗是中东地区石油生产潜力最大的国家,高油价对其极为有利,它可以借机大量引进国外资本和设备,扭转国内生产局面,打破美国的经济封锁和政治打压。2008年4月28日至29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为推动耽搁了14年之久的伊朗-巴基斯坦-印度(IPI)天然气管道尽快动工,先后访问了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印度3国,特别是增强了印度与伊朗的战略关系,令美国深深感到不安。

再次,油价的大幅度攀升,使国际上的主要产油区进一步成为大国利益的交汇和关注点。中东地区拥有世界65%的石油储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产地。石油作为一种价格弹性较低的商品,它的主要利润不是来自于产量,而是来自于价格。高油价不仅对中东产油国有利,对西方跨国石油公司同样有利。OPEC成员控制产量,西方跨国石油公司则控制价格,二者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同盟关系。为此,美国和欧盟国家会进一步加紧对中东地区的控制。

美国历来视中东地区为其传统势力范围。科威特、卡塔尔和阿联酋等,被美国视为其忠实盟友。当前,布什政府在推动巴以和谈、围堵伊朗方面急于求成,力图有所建树,目的在于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

 

国际社会如何应对

国际社会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高油价的挑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

首先,国家间共同利益增多。当前来看,影响和决定油价因素的多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无论是OPEC还是IEA都无法单方面决定或影响油价的涨跌,也无法控制涨跌的幅度。对于大多数国家经济而言,油价过高无疑是有害的。各国应加强政府间的合作,通过政府间协商与合作,排除私人资本对石油定价权的干扰,稳定国际油价,这将是未来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其次,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之间应开展更加广泛、深入地合作。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经过几十年的较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双方只有携手合作才能确保能源市场的稳定与安全。如何通过双边和多边合作维持石油供应和油价的稳定,减少国际能源秩序结构脆弱给世界经济和成员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世界石油进口国和出口国面临的共同任务。

再次,各国要加大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推广力度。基于石油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以及传统能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寻找替代能源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课题。

最后,气候变化问题再次成为各国关注焦点。全球气候变化是重大的环境问题,攸关各国的国计民生,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各国的共同繁荣。为了应对其带来的挑战,需要各国同舟共济、加强多边合作。

(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动态与突发事件研究部副主任)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上一页   1   2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