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环球观察
中日经贸关系与共同利益
吕 翎 · 时间: 2008-05-12 · 周永生

2007年5月2日,在云南大理市周城白族村一间民间扎染坊,日本游客正在欣赏扎染工艺品。在中国各旅游景点常常能见到日本游客的身影.(赵宇思)

根据中国官方统计,2007年中日两国贸易额达到2360.2193亿美元,中国继续超越美国,保持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日本则维持作为中国仅次于美国国别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中日密切的经济关系成为双方关系稳定的基础。中日两国的经济共同利益大致可以分为主要的四个方面:贸易共同利益,直接投资、援助与人员交往的共同利益,金融领域的共同利益,地区多边经济合作的共同利益等。

 

一、贸易

中日经贸关系长期处于比较良好的发展状态,双边经贸额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数额巨大。中日贸易额1972年为10.4亿美元,2002年突破1000亿美元,2006年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达到2073.6亿美元,比1972年增长约达200多倍。

而且,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的比率也逐年上升。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的数据显示,日本对中国的出口、进口贸易额占日本出口、进口贸易总额的比率分别为:2001年为7.7%、16.6%;2002年为9.6%、18.3%; 2003年为12.2%、19.7%; 2004年为13.1%、20.7%; 2005年为13.4%、21.0%; 2006年为14.3%、20.5%; 2007年为15.3%、20.6%。据该机构关于对全世界和国别贸易进出口额计算,可以得出日本对外贸易总额中对中国贸易所占的比率:2001年为11.79%; 2002年为13.49%; 2003年为15.55%; 2004年为16.48%; 2005年为16.96%; 2006年为17.23%; 2007年为17.75%。这些数据反映日本对中国贸易的依赖程度在日益增长、并加深。

中国对日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比重近年来持续下降。根据中方统计,2004年度,对日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已经降至14.5%。2005年,中日两国贸易额达到1844.5亿美元,比同期增长了9.9%,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3.0%,同比下降了1.5%。2006年,中日两国贸易额达到2073.6亿美元,比同期增长了12.5%,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1.8%,同比下降了1.2%。2007年,中日两国贸易额为2360.2亿美元,比同期增长了13.9%,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0.9%,同比下降了0.9%。中日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率不断下降,反映了中国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和日本经济总量增长的相对迟缓。中国对外经济总量迅速扩大,使日本在中国对外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比率迅速下降。虽然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率一直处于下降状态,但日本仍然是仅次于美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率10%左右的国家,日本仍将长期稳居中国第二贸易伙伴的地位。

中日两国经贸往来在质量方面稳步提升。从建交初期中国主要向日本出口原油、煤炭和农副产品等资源性初级产品,换取日本的机械设备、汽车、家电、钢材等高级产品。到目前,以往的那种进出口结构已经发生转化。中国对日本出口的第一大类商品主要是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部件等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层次大为提升。按照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统计,1986年中国对日本出口制成品比率34.8%,1990年为50.8%,1995年为77.3%,2000年为82.7%,2006年达到89.3%。这组数据也反映了中国对日本出口制成品不断提高,产品层次不断提高的情况。制成品不断提高,意味着出口产品附加价值不断提高,获取利润的幅度逐渐增大。这表现出中日贸易发展对双方来说,是一种互利共赢的良性互动过程与结果。

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复苏乏力,但是,由于近年对中国出口大幅度增加,带动了日本经济的增长。2004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为2.3%,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带动。2000-2003年的3年间,日本的贸易量增长了7%,但其中,中日间的贸易量却增长高达50%。2003年,日本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为147亿美元,2004年,日本对中国的顺差扩大到208.6亿美元。2005年,日本对中国的顺差大幅下降,为164.6亿美元。2006年,日本对中国的顺差再次大幅上升,为240.8亿美元,同比增长46.3%。2007年,日本对中国的顺差继续大幅上升,为318.8亿美元,同比增长32.6%。因此可以说,中国市场,对于日本近年来的经济恢复和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1   2   下一页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