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环球观察
美国大选:检验中美关系的试金石
吕 翎 · 时间: 2008-05-04 · 余万里

2007年10月31日,希拉里与奥巴马在费城进行电视辩论。目前,麦凯恩已成功出线,成为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而民主党这两名人选之间的竞争依然难解难分。新华社/法新

民主党2008年的总统候选人预选已经注定要成为一个经典的案例载入美国政治的教科书。从1月3日爱荷华州的党团会议投票开始,希拉里和奥巴马之间的竞争已长达四个月,依然难解难分。4月23日,最后一个“大票仓”宾夕法尼亚州的预选的结果会让民主党内的任何一方都高兴不起来。

希拉里以55%对45%的结果取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胜利,但由于比例代表制,这个结果依然不能让她在总代表票数上扳回落后局面。一个小局的胜利无法改变整盘比赛的颓势,希拉里只是暂时逃脱了退场的判决,勉强维持继续参赛的资格。希拉里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对支持者说:“有人认为我已经出局,要我放弃,但美国人民不会放弃。他们也应该有一位不言放弃的总统。”而美联社当天的新闻稿很冷酷地指出:“希拉里•克林顿又挺过了一天。不过她几乎没有时间庆祝。时间和金钱都所剩不多了。”

奥巴马在宾州的失败本来就在预料之中,因为这个以白人工薪阶层占多数的州恰好处在他的软肋。从上个月的“次超级星期二”受挫以来,他的竞选频频遭遇事故,最糟糕的是他自己说了一句致命的错话:宾夕法尼亚的小镇居民“空虚失落”,只能从“枪支和宗教”那里寻求安慰。宾州恰恰是拥抱枪支和宗教的小镇居民最多的地方之一,这句话把他身上掩藏不住的“哈佛精英”色彩彻底地暴露在对手火力之下。自从预选开始以来,奥巴马在民主党的传统“大票仓州”都走了麦城,这让很多人不放心他代表民主党对决麦凯恩的胜算。宾州是他证明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哪怕输得好看一点也过得去,而两位数的差距只能让他的缺点更加明显。

最最高兴不起来的恐怕还是广大的民主党选民。2008年被认为是民主党的希望之年,共和党布什总统的八年已经让很多美国人厌倦不堪,从伊拉克战争到卡特里娜飓风,从共和党高层丑闻到次贷危机,从劫富济贫式的减税到日益灰暗的经济前景,很多美国人都感觉自己的国家正走在“错误的道路上”。2006年国会中期选举,民主党大获全胜,一举拿下参众两院,包括被共和党掌控12年之久的众议院。盖洛普最新的民意也显示,布什的总统不支持率高达69%,创造了又一项历史记录,加上他在“9•11”后曾荣获90%的最高总统支持率记录,布什将带着两项历史记录“名垂青史”。

然而,随着民主党两位候选人越缠越深的斗争,民主党人突然发现自己在政策面上的优势恐怕不能保证通往白宫的优势。共和党的麦凯恩自从3月初早早奠定获胜地位之后,一方面有充裕的时间筹集丰厚的竞选经费;另一方面悠然自得地飞到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前线视察,俨然摆出一副真正领导人的架势,他一贯的果断、坚强、诚实等美德也得到了越来越多选民的认可。而在民主党这边,奥巴马与希拉里的竞争已经脱下了白手套。

奥巴马的家庭牧师杰里米亚•莱特在教堂布道的镜头被美国媒体曝光。人们惊讶地看到这位候选人的“精神导师”拿着话筒高声叫喊:“不!不!不!上帝诅咒美国!”,“希拉里永远不会知道,她从来也没有被人称作黑鬼!”这组镜头几乎摧毁了奥巴马出道以来一贯的“清纯”形象,他在竞选中塑造的“超越种族”面貌也变得虚伪起来。人们有理由怀疑奥巴马是否在内心深处也怀有同样的感情?如果不是的话,他又怎么能够二十年来一直坐在那里听莱特的布道,并且将他尊奉为自己的精神导师?

希拉里也好不到哪里去。她在竞选集会上带着特有的和蔼微笑、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曾经冒着炮火的危险访问波斯尼亚,推动波黑的的和平进程。很快就有媒体揭发她在吹牛,电视镜头显示她在欢迎人群的簇拥中走下飞机,根本就太平无事。没过多久,她又在演讲中脸色沉重地举出一个令人痛心的事例来说明美国医保系统的问题,但又被证明真相根本不是她所言。

民主党的优势正在希拉里与奥巴马越来越低级的肥皂剧情节中一点点地流失。民调显示,与去年11月的结果相比,共和党参选人麦凯恩的支持率上升了10个百分点,奥巴马和希拉里则分别下降了5个百分点。虽然在政党层面上民主党以54%对42%依然明显领先,但麦凯恩与民主党两位竞争者之间的支持率差距日益接近。这样下去,民主党极有可能遭遇1972年大选出现的尴尬局面,那一年尼克松以横扫49个州的惊人战绩击败民主党候选人麦戈文,因为对候选人的不满,很多民主党选民把选票投给了尼克松,但同时让民主党赢得了国会选举,出现了选民们给本党投票却不给本党候选人投票的局面。

眼下忧心忡忡的民主党人正绞尽脑汁地想办法结束这场越来越令人难以忍受的肥皂剧。有人建议希拉里和奥巴马联手,很快就被两人异口同声地回绝。有几个大佬建议超级代表“遵从民意”,也就是让目前领先的奥巴马出线,但很快就有捐款大户联名写信敦促超级代表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力,让希拉里继续保持一线希望。显然在奥巴马和希拉里的背后形成了巨大的民意力量,都代表着错综复杂的政治利益格局,民主党内竞争的结果恐怕要等到8月的全国代表大会了。

对于多数中国普通民众而言,美国的民主体制和选举远在万里之遥的大洋彼岸,他们通过媒体看到的美国总统大选只是一场很热闹的“大戏”。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中美日益深入的相互依赖性已经使中国很难用轻松的“局外人”心态来看待这场大选。

历史上,中美关系自建交以来的历程明显地受到两个周期律的影响。一个“小周期”,在20世纪90年代表现为每年6月前关于中国最惠国待遇的审议;在中国加入WTO并获得永久正常贸易待遇之后,就是每年3-6月围绕美国国防部的《中国军力报告》和国会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的《中国经济发展对军事现代化影响的评估报告》等文件出现的“中国军力”、“人权”、“贸易不平衡”等反华噪音。

另一个是所谓的“大周期”,即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几乎每次都多多少少地会出现一些“中国问题综合症”,反对党候选人总会把前任政府的对华政策拿出来横加指责,把中美关系献上政党政治的祭坛,通过指责对手“姑息中国”、“对华软弱”来树立自己的强硬形象。当选举出现政党轮替之后,反对党候选人当上总统之后,会带来一个竞选效应发酵的阶段,中美关系在这期间就会受到新总统强硬政策的冲击,关系曲线随之下滑到谷底。随后,中美关系自身的性质会让这条关系曲线回升,通常到这位总统执政的中后期又会上升到某个新的高峰。1981年从卡特到里根、1993年从老布什到克林顿,除了1989 年里根到老布什共和党内的相对平稳过渡之外,中美关系跌宕起伏的“大周期”律相当明显。2001年从克林顿到小布什,中美关系的发展曲线很不幸地再一次应验了“大周期”的规律。

“9•11”事件之后,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到目前为止,这一局面已经持续了近七年。2004年3月15日,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在美国ABC电视台This Week with George Stephanopoulos节目中接受采访说:“我们同中国已经取得了过去20年来最好的关系”。对鲍威尔所谓的“最好的关系”以及中美关系超乎常规“稳定”的现象,中国学者有不同的解读。乐观看法的学者认为中美之间已经形成了渗透到双边社会的相互依赖结构,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关系已经走出“周期律”,“步入新阶段”。持疑虑看法的学者则认为困扰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矛盾”根本没有解决,只是因为美国战略重心向反恐和中东地区转移而无暇顾及中国,这种稳定是战术性的,而非战略性的。

2008年,中美即将迎来建交30周年纪念,在这个时间点上,美国大选成为检验中美成熟度的一块试金石。如果中美关系能够在这一轮的“周期”中超越政党政治的干扰,实现平稳过渡和发展,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这对已近而立的之年的双边关系已经真正走向了成熟。

(作者是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教授)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