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环球观察
再谈伊拉克局势
吕 翎 · 时间: 2008-03-21 · 王京烈

2008年1月12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一个居民区,一名妇女探头张望正在巡逻的美军士兵。(新华社/法新)

5年前,美国以消除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推进伊拉克乃至中东地区的民主为名发动了伊拉克战争。美国推翻了萨达姆•侯赛因政权,却没有找到“冒着烟的枪”,也没能在伊拉克建立民主。5年来伊拉克局势一直动荡不安,新政府也未能取得控制能力,2007年被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列入“失败的国家”并位居第二。 然而,伊拉克长期混乱的局势并成为失败的国家,正是由美国入侵伊拉克造成的。

 

艰难的政治重建

伊拉克新政权的政治权威与合法性基础。2003年美国以暴力推翻了复兴党政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伊拉克开始了艰难的政治重建进程。从美国直接控制阶段到临时管理委员会、过渡政府管辖阶段、直到“立宪政府”管理阶段,即根据宪法选举出国民议会、政府并进行治理的阶段,其政治权威来自美国任命、美国认可、美国挟持下的种族-教派争权斗争。换言之,目前伊拉克政治体制的权威和政治合法性基础来自外国势力加种族教派争斗背景下的所谓民主选举。如此产生的政府能对伊拉克民众一呼百应吗?而美军虽然强大却没有可能征服伊拉克民心。这是造成伊拉克动乱局势的根本原因。

伊拉克国家机器建设中的缺失。美国占领军当然无法替代伊拉克国家机器,但是新的国家机器特别是强力部门并没有有效的建立起来。法律是至高无上的,但又是由人来制定的。当种族-教派等宗派主义盛行的时候,立法者如果不能摆脱狭隘的种族-教派利益,那末,所制定的法律也就无法抹去种族-教派等宗派主义印记,其缺失与局限性也就不言自明了。目前什叶派、库尔德人、逊尼派“三分天下”的格局,已经通过实行联邦制将其制度化了,形成了一种“教派分权”与“种族分权”重合的“多重分权”政治模式,严重削弱了原本就不牢固的伊拉克民族国家认同。所以推翻复兴党政权、处死萨达姆并没有迎来一个新的伊拉克,伊拉克依旧在动乱的痛苦中挣扎。新的军队和治安部队建立过程中也同样遇到种族-教派等宗派主义问题,难以担当维护治安的重任。

影响民族国家整合的种族-教派和部族主义。复兴党执政时期,凭借铁腕统治采取多种措施试图消除种族隔阂、淡化教派差异、铲除部族主义势力,建立了世俗政治,强化国家主权,保持了伊拉克的统一。但是由于民族主义政权的历史局限性和强制整合自身存在的弊端,实际上并没有彻底完成国家整合的历史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是压制、掩盖了矛盾。所以当复兴党政权被推翻后,种族矛盾和教派纷争显得异常尖锐,部族主义势力也乘势崛起,影响着伊拉克的政治发展。目前,部落、部族或部落联盟仍是伊拉克社会结构中的重要部分,许多伊拉克人或多或少都保持着对所属部落的归属感和忠诚。据统计,目前伊拉克仍有1000多个部落,有70多个比较有影响的部落或部落联盟,在伊拉克社会政治、文化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小城镇和农村。

库尔德问题的影响。库尔德问题关系到伊拉克领土主权完整。在伊拉克实行联邦政治体制的条件下,库尔德人的分离主义倾向进一步增长。目前伊拉克库尔德人自治程度最高,即在伊拉克北部的杜胡克省、苏莱曼尼亚省、埃尔比勒省3省实行自治,成立了库尔德自治区政府。库尔德人甚至拥有自己的武装和自治区旗帜和徽章。因此,在中东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域的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不仅关系到伊拉克的未来,还影响着中东地区相关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一旦库尔德自治区域脱离伊拉克联邦成为“独立国家”,还可能对伊朗、土耳其国内的库尔德人形成示范作用,引发“多米诺效应”,对多国形成政治震荡。

 

后占领时期与美国撤军

伊拉克将进入后占领时期。随着伊拉克战争后形势的发展变化,美国不可能像老殖民主义者那样对伊拉克实行长期军事占领,伊拉克将进入“后占领时期”。伊拉克进入后占领时期的重要标志是:美国向伊拉克移交其曾经攫取、控制的政治权力, 伊拉克收回国家主权,恢复“伊人治伊”;美国改变驻伊美军的“占领军”性质,将逐步减少在伊拉克的驻军规模,美国将通过与伊拉克政府签订某种军事合作条约的形式,保留驻伊美军基地和一定数量的美军士兵。从伊拉克的现实情况来看,伊拉克步入后占领时期不会在“瞬间”完成,而将逐步实现。

迄今为止,美军已经完成了向伊拉克移交政治权力,正在实现“伊人治伊”,美国已经不能再“主宰”伊拉克了(至少在形式上是这样),但是仍在通过多种制约因素和影响力在“主导”伊拉克局势。驻伊美军改变占领军的性质不仅是伊拉克政治重建的需要,也是美国政治的需要。改变驻伊美军占领军的性质并逐步减少驻军规模是大势所趋,但仍需时日。2008年初美国向伊拉克增派军队并没有经过伊拉克政府的批准,就说明伊拉克作为独立国家的主权并未得到完全恢复,美军也尚未改变占领军的性质。总体而言,自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的5年是美国主宰伊拉克,对伊拉克进行军事占领时期,今后伊拉克将逐步过渡到后占领时期。

美国军事占领对安全局势的两重性影响。美国军事占领对伊拉克安全局势的影响已经成为非常复杂的充满悖论的因素。在目前的动乱局势中,驻伊美军也在尽力维护社会、安全秩序,对维护伊拉克的稳定起了一定作用,尽管这种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如果美军现在就撤出伊拉克,可能会使局势更加动荡更加混乱。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美国占领军作为一种外来势力,特别是美国占领军在伊拉克的种种劣迹,不仅不能被伊拉克民众所接受,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遭到越来越多反抗。巴格达是驻伊美军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发生爆炸、流血冲突等恶性事件频率最高的地区。从统计数字来看,伊拉克发生的爆炸、流血冲突等恶性事件有四分之一都集中在巴格达,而且很多是针对美国占领军的。这也反映出美伊矛盾的尖锐程度。从长远来看,美国在伊驻军将会引发愈来愈多的麻烦。因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并不具有正义性、合法性。正像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所指出的,“美国领导的入侵伊拉克战争是非法的,因为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

美国将减少驻伊美军的规模。如果2008年美国不减少驻伊美军数量,布什的后继者也将逐步从伊拉克撤军,但美军不会完全从伊拉克撤走。完全撤军意味着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政治失败,同时美国政要还担心,“撤军会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伊拉克和其他地区的恐怖主义分子。”尽管如此,16.8万美军难以继续呆在伊拉克,美军也不可能永远在伊拉克保持如此大规模的驻军。在撤军问题上美国面临着多重压力:一、美国国内压力。既有来自民间不同层面的各种压力,也有来自国会反对党方面的压力。2007年美国国会几次通过要求从伊拉克撤军的议案。美国在伊拉克的军费开支到2008年2月中旬已达到4964多亿美元, 据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约瑟夫•斯迪格里兹(Joseph E. Stiglitz)领导的工作小组发表的统计,迄今为止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开支每天是7.2亿美元或每分钟50万美元(其中包括死伤人员的救治和补偿),几乎是天文数字。美军在伊拉克的死伤人数不断增加,目前死亡人数已经逼近4000人,伤残人员已超过6万。二、伊拉克国内压力。

伊拉克战争5年来,美国并没有能够在伊拉克建立其所谓“美国式的民主”,伊拉克国内反美呼声越来越高,袭击美军的事件接连不断,巴格达等城市多次爆发反美示威游行,国民议会议长指责美军屠杀伊拉克平民和黑水保安公司滥杀无辜事件之后伊拉克政府的强烈反应,都表明美军在伊拉克已经愈来愈不受欢迎了。三、国际社会的压力。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反对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占领,一些当初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的国家已经陆续撤军。所谓美国领导的“国际联军”原本就只是名义上的,有的国家根本就没有派遣战斗部队,随着许多国家相继撤军,包括美国的铁杆盟友英国也在收缩在伊拉克的驻军,实际上联军已经瓦解。

 

结语

伊拉克战争后的政治重建坎坎坷坷,联邦政治体制和种族-教派“多重分权”的政治构架,严重削弱了伊拉克民族国家认同。伊拉克需要超越种族、教派、部族势力的政治力量,主导伊拉克政治重建,才能逐步走出动乱的漩涡。当然超越种族、教派、部族势力的力量必须来自伊拉克社会内部,而不是靠外部植入。就目前伊拉克社会发展状况来看,这种力量的生长将是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那么伊拉克社会安全局势在短期内也很难有根本的改善。

美国将改变占领军的性质并减少驻伊美军数量,但仍将保持美国的军事存在。美国可能参照美韩关系,通过与伊拉克政府签订某种协议,保留在伊拉克的军事基地、储备一定数量的重型军事装备、保留部分美军,维护美国在伊拉克及在海湾的利益并对敢于向美国挑战的伊朗构成近距离战略威慑,成为对伊朗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东研究室主任)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