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道远
尽管国际社会目前正在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而努力,但由于牵涉太多因素,该地区的全面和平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虽然“哈马斯”在组建民族联合政府方面的立场又有了一定程度的“软化”,但其考虑最多的是想借此获得外部援助,缓解压力。同时,通过联合政府的成立,进一步实现其身份的“合法化”。此外,“哈马斯”、“法塔赫”在意识形态、执政纲领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双方冲突的实质在于权力争夺,因此矛盾的再度爆发不能避免。实际上,就在哈尼亚与阿巴斯加快协商步伐之际,14日夜间,“哈马斯”与“法塔赫”武装人员在加沙北部再次爆发冲突。两派在联合执政的道路上究竟能走多远,还有待观察。
根据最新的施政纲领草案文本,联合政府仍然强调反抗占领的合法权利,认为结束占领是实现地区稳定和安全的基础,只有结束占领、巴勒斯坦取得独立、巴勒斯坦难民的回归权得到保障,反抗活动才会停止。同时指出,新政府将努力扩大与以色列的停火范围,以换取以色列不再入侵巴区,并停止一切暗杀、逮捕和在耶路撒冷老城进行考古挖掘等行动。但纲领草案没有明确满足以色列要求的3项条件,即承认以色列、放弃暴力、接受巴以之前达成的协议,而以色列又在这个问题上态度坚决,巴以双方如何实现政治接触还是个问题。
以色列政局在2005年末、2006年初进入动荡期,特别是去年夏天以黎冲突以后,政府内部人事变化频繁,内政更加不稳。目前,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国防部长佩雷茨和前总参谋长哈卢茨正在接受“维诺格莱德委员会”关于政府和军队在以黎冲突期间执政能力的调查。下个月,该委员会的初步调查结果就会出来,政府又将面临新的执政危机,也有可能因此而被迫提前举行大选。在以色列内政不稳的情况下,与巴勒斯坦的和平谈判恐难取得进展。
美国的中东政策,尤其是它对中东和平进程的态度,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和平的发展和实现。在当前阿以双方都处于蓄势待发、又缺乏动力的情况下,第三方,尤其是美国的强力介入,才有可能推动和谈的进一步发展。自2001年布什上台执政后,对中东和平进程采取了冷淡态度。目前,美国深陷伊拉克,其外交政策开始从单边主义向传统的实用主义回摆,国务卿赖斯在中东和平进程的启动上又表现得颇为积极,但未来局势的发展,仍需冷静观察。
(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