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不同的社会层面和不同的政治集团其实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是不同的,其间甚至有根本的差别。战后坚持战争期间的“皇国史观”不承认侵略战争责任的保守势力始终存在,但是认真进行反省和谢罪的进步力量也一直在努力。战后日本社会中对战争责任的反省有不同的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亚细亚民族主义立场、基督教的立场、市民主义的立场及女权主义立场等。不同的立场对战争责任的认识也有差别,有的涉及到政治层面,有的涉及法律层面,也有的涉及到伦理道德的层面。
以日本共产党为中心的左翼势力主张从政治上彻底追究国家与以天皇为首的战争指导者的责任,并为此开展了十分活跃的左翼大众运动。因为日本共产党是战争中唯一的“手没有被污染”的政党,因此在战后追究战争责任的问题上有特殊的优越地位。
另外,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也是社会上十分活跃的追究战争责任的力量。特别是接受了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对以陆军军人为中心的国家及军队指导者进行了强烈批评,明确这些人对发动和扩大战争的直接责任。伴随这一批评,日本社会也曾涌动过一阵反省战争的思潮。
著名的政治学家丸山真男针对知识分子曾经提出了“悔恨的共同体”的概念,是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的概括。因为战争期间的多数知识分子为了保护自己而迎合了当权者的战争政策,或直接或侧面地支持战争,还有的对反战者进行告密。即使有人并不积极,但也缺乏斗争的勇气,没有明确地反对战争,更没能阻止战争。“悔恨”其实是知识分子对曾经允许错误战争横行而导致悲惨的失败结果的反省。
由于“战争中的记忆与悔恨是后来行动的动力”,所以知识分子的反省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学者和教师对侵略战争的性质认识更为深刻,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导致侵略战争发生的以“皇国史观”为中心的日本历史教育的作用。在这些知识分子的积极推动下,日本的历史教育在战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到20世纪70年代,反对美国对越南战争的社会思潮又从反面促使日本的年青一代思考日本对中国战争的侵略性与加害性。以至当时民意测验对中日战争性质的回答中,认为是侵略战争的占一半以上,而回答自卫战争的只有一成。正确或比较正确地反映历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陆续出现,甚至一度占据了主流。
因此,在“历史问题”上,日本给外界的印象是有人反省,有人否认;时而“道歉”,时而翻案,两种倾向同时存在。正是由于这两种倾向,珍视战后经历千辛万苦建立的新的和平友好关系,抵制破坏两国关系的言行,维护中日间基本政治文件的原则,是两国人民的共同任务,也应当成为两国学者的共同任务。
(作者系中日首次共同历史研究中方首席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