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合作的好朋友
1991年中亚五国相继宣布独立,中国很早就承认了这些年轻国家,并在1992年1月与它们建立了外交关系,边境上的贸易往来甚至在苏联后期就已经恢复。中亚国家的领导人是到中国访问的第一批独联体国家的元首。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政治关系短时间迅速升温,中亚国家争相与中国发展多领域的合作关系,来往密切。中国通往中亚的铁路迅速建成,1992年就开通了国际联运,陆路口岸逐年增多,中亚国家满怀热情地向东方敞开大门。复兴连接中国与欧洲的“丝绸之路”,成为不少中亚国家对外战略的核心词汇。
因为与俄罗斯等其他脱胎于苏联的国家经济联系中断,加上自身的转轨也很不顺利,独立初期中亚五国的经济一落千丈,限入困境,市场供应严重匮乏,中亚国家纷纷到中国寻求经济上的支持。中国开始不断向中亚国家提供各个方面的帮助,包括通畅、稳定的出海通道和经常性的政府援助,中资企业雨后春笋般在中亚各国出现,中国的廉价商品也大量出现在中亚的市场上,这些都对中亚国家渡过经济难关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领导人互访很频繁,签署了一系列声明、协议及其他合作文件,为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从1996年7月到2002年5月,先后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签署多个国界条约,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军事安全领域有经常性的互访,举行联合演习,中国向中亚国家提供了安全保障和物资援助;双方的人文交流近几年日益增多,呈现逐步扩大的良好趋势。中国文化在中亚越来越受到追捧,很多年轻人希望到中国学习。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双方的经济合作初见成效,贸易额不断攀升,一些重大的合作项目逐渐落实。1992年到2000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从4.6亿美元增长到18.2亿美元;2005年超过87亿美元,2006年双方贸易额突破了100亿美元。中国在中亚的投资大幅度增加,甚至远远超过了在俄罗斯的投资,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建成了中国通往境外的第一条石油管道,技术交流也越来越多,经济合作向高质量、多层次稳步推进,中亚国家确确实实感觉到了来自中国的“实惠”。中国对于多数中亚国家来说,已经成为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个“重要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