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调的外交活动
加强对中韩关系。安倍认为日本和中韩两国已经建立了以经济为首的密切关系,强化同两国的信赖关系对于亚洲地区和国际社会十分重要。未来,将致力于同中韩两国进行坦率的对话。安倍就任首相不久,就开始积极沟通访问韩国和中国的事宜。在就任首相的第13天,9月8日,开始了访问中国与韩国的旅程。安倍抓住了政权交接的这个有利时机,在中韩两国的宽容与配合下,实现了突破性的关系改善。但是,也必须认识到,安倍内阁如果不能够正确处理历史问题,不放弃冷战思维和非输即赢的现实主义政治博弈思维,日中、日韩关系的改善很容易出现新的波折。
加强日欧、日本与亚太民主国家的关系。日本与欧洲的关系历来是日本外交中较弱的一个环节。2007年1月,安倍首相陆续访问了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等欧盟四国和北约等,继而又访问菲律宾,参加东盟首脑会议和东亚首脑会议,基本上体现了落实“欧亚大陆之弧”的地缘外交战略思想。安倍在会见欧洲四国首脑时,几乎每一次都不厌其烦强调相同价值观的共性。这种外交,对欧洲国家来说是比较有效的。因为一些欧洲国家也较为重视价值观的问题,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安倍内阁特别强调与亚洲、太平洋地区民主国家的合作。要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促进民主国家和自由社会在亚洲和世界的扩大,积极开展与澳大利亚、印度等民主国家首脑级别的战略对话。肯定对伊拉克的出兵,并坚持继续援助伊拉克复兴,援助阿富汗复兴的政策。
加强对朝鲜问题的斡旋与对中国军力增长得阻遏。朝鲜由于长期执行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抗的政策,在国际社会中的处境较为孤立。特别是2006年7月5日朝鲜试射导弹,10月9日又进行了地下核试爆。日本想借朝鲜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行为树立自身的道义形象,高调进行外交活动,积极斡旋对朝鲜的制裁。客观地说,日本借打击孤立的朝鲜这一有利时机,的确为自己赢得了一定的声誉。而朝鲜又一直因为人质问题被日本紧追不放,处处被动。在2006年11月18日的APEC首脑峰会上,安倍会见普京时,连一向和朝鲜关系较好的俄国总统普京在安倍的要求下也表示,绑架人质是不能理解的野蛮行为,俄国将继续予以协助。同时,安倍内阁大力宣传中国军事不透明,军费增长过快等舆论。安倍的欧洲之行,一个重要议题是反对欧洲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从这里可以看到,日本对中国充满了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日本首先提出的建立日中“战略互惠”关系尚没有惠及到近邻中国的行动,日本将遏制中国的军力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不遗余力地加以贯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