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30年:变迁·回顾·思考>>> 30年记忆
电影三十年:艺术照亮现实
· 时间: 2008-11-25 ·

 

1978年之前的中国,经济是凝滞的,文化是封闭的,而百姓的娱乐生活,除了八个样板戏,几乎一片苍茫。改革开放,不仅仅意味着政治经济的变革,更意味着思想意识和文化娱乐的全面解禁。而中国当代电影的发展,正是改革开放在文化领域中的重要成果。

 

八十年代:反思与歌颂

1.“伤痕电影”万人空巷

1979年,一部无论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的电影《小花》横空出世,预示着中国电影将迎来空前的繁荣。随后,一大批以反思“文革”为题材的“伤痕电影”如《生活的颤音》、《苦恼人的笑》、《泪痕》、《巴山夜雨》、《带手铐的旅客》等等纷纷出笼。其中,1981年出品的影片《小街》更是因其清新伤感以及开放式的结尾引得万人空巷。在诸多的“伤痕电影”中,1980年由谢晋导演的《天云山传奇》无疑是佼佼者。影片第一次以反“右”扩大化为题材,从政治、伦理、道德的角度分析历史教训,探讨悲剧产生的根源,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1982年,谢晋导演的《牧马人》成为另外一部代表作,1987年的《芙蓉镇》又为谢晋的“伤痕电影”系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太阳照常升起》海报

2. “百花齐放”的时代

经历了“文革”十年的文化禁锢之后,整个八十年代的电影界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壮丽景观。不管是主旋律片、农村片、都市片,还是儿童片、惊险片甚至武侠片,都涌现了大量佳作。比如知识分子题材的《人到中年》,生动描绘了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比如农村题材的影片《喜盈门》,以婆媳关系为主线,反应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生活的基本形态和精神面貌的改进,影片画面清新明丽,节奏流畅,加上轻喜剧的欢快调子,使得该片成为当时妇孺皆知的热门影片。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都市题材影片也是异彩纷呈,不仅有《邻居》这样反映城市居民生活的优秀影片,还有诸如《赤橙黄绿青蓝紫》、《街上流行红裙子》、《快乐的单身汉》、《明姑娘》、《今夜星光灿烂》、《逆光》、《都市里的村庄》等一大批反映新时代新青年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的影片,这些影片大多以改革为背景,穿插青年恋爱故事,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所以十分受青年人的欢迎。

由于思想意识得到全面解放,原来遮遮掩掩的爱情题材影片也得到充分发展,比如富有喜剧色彩的《爱情啊,你姓什么?》、《他俩和他俩》、《庐山恋》等。《庐山恋》大胆地以当时人们还很陌生的海外归客为主角,唯美的画面和张瑜不断变换的时装使眼界长期封闭的人们大有惊艳之感,被当时的人们奉为浪漫爱情片之经典。1984年的《人生》(吴天明导演)描述了农村知识青年向往都市生活但被命运捉弄的故事,因为贴近真实生活,从而成为轰动一时的大片,“巧珍该不该被抛弃?”还成为了当时争论的焦点。除此之外,八十年代的小朋友也很有福,那时候出产了大量专为孩子们拍摄的影片,比如《应声阿哥》、《四哥小伙伴》、《苗苗》、《泉水叮咚》等等都是小朋友百看不厌的佳作。

以上所述皆属当时的“时装片”,反映当时社会正在发生的变化。除此之外,还有《城南旧事》、《边城》、《骆驼祥子》、《良家妇女》等以新中国成立前为时代背景的怀旧影片。《城南旧事》节奏平缓,情感深邃;《边城》清新自然,节奏抒情;而改编自老舍名著的《骆驼祥子》则演绎出朴实地道的老北京味儿,同时造就了斯琴高娃和张丰毅。这些“非时装影片”以其扎实的拍摄功力、生动的表演和真挚的情感,为人们带来了另外一种审美享受。即便是战争题材的片子,也会像《归心似箭》(1979年)这样清新细腻的人性化方式加以表现。

除以上所述的努力向真实生活靠近的现实主义影片之外,惊险片《神秘的大佛》、武侠片《少林寺》则为国产商业片的生产提供了创作思路和可借鉴的范本。

3.“第五代”的艺术探索与真相表述

1984年,以《黄土地》和《一个和八个》为标志,中国电影走入了一个新的探索阶段。即,“以其对声画表意功能的探索与对影像美学的追求,通过独特的银幕造型与视觉手段的强化,使影片给观众以一种崭新的审美体验。”(章柏青《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序》)而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浓重一笔的“第五代”导演则开始以他们反传统的视听模式带观众走入了一个崭新的观影境地。

《黄土地》的画面构图打破了人物居中的传统电影构图手法,充斥屏幕的是大面积的黄土地,而人物只占屏幕的一个边角,以这样的画面来暗示和强调人物和整个环境的力量对比,这对人们的观影经验是一个绝对的冲击。色彩感的强调也是这个群体的一大特色,大色块、对比色的运用、整部影片统一的色调等都成为树立其影片风格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1   2   3   下一页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