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粮票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一种购粮凭证。新中国粮票从1955年开始正式发行,到1993年停止流通退出历史舞台,粮票已经成为历史,进入收藏品行列。
粮票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富有历史性、知识性、文化性的内涵。中国历史上的粮票,皆由于粮食短缺而为之。清初顺治初年发过粮票,确因“粮荒”;民国时期一度发行,也因粮食“难以为继”。我国解放战争时期曾经发行过公粮票,是革命军队在人民群众支持下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全国解放初期,国民经济处于恢复发展时期,为了解决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国家采用了票证定量分配粮食的办法。1953年10月中央政府出台了粮食统购统销政策,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出台了《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同年9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名义印制的1955年版的全国通用粮票,开始在全国各地发行使用。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的粮食供应充足了,粮票也就随之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段历史文化的收藏。
我国粮票的出现是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短缺经济的历史产物,从收藏的角度看,票面题材广泛且印制精美,具有历史性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我国的粮票种类和数量可谓“世界之最”,在全国2500多个市县,还有一些镇、乡都发放和使用过各种粮票,还有一些企业、厂矿、农场、学校、部队、公社也印发过各种粮票,可谓种类繁多、美不胜收。欣赏着五颜六色款式多样的粮票,回到了历史的记忆里,每张粮票上承载的历史信息,反映当年的中国特色,有祖国大好河山、工农联盟、勤俭节约等等,有的粮票上面还印有语录和口号,极具历史文物价值的粮票日渐稀少,由此成为了众多收藏爱好者的瞩目和青睐。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改革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安徽小岗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问题逐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逐步走上了强国富民之路,也让普通百姓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粮票退出了历史舞台,结束了凭票供应的时代,实现了中国几代人的幸福梦想!现在农村变化巨大,农业突飞猛进,农民喜笑颜开:农业税免了,农业补贴到位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都有保障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30年来的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我的粮票收藏,记载了一段历史,保留了一种心情,记忆了一段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