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高端访谈
重庆的长远目标:国家级金融中心
· 时间: 2007-03-05 · 本刊记者 冯建华

位于西南地区的重庆市,是中国人口最多(3200万)的直辖市。成为直辖市1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庆,已成为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要“引擎”。毫无疑问,这个曾经沉寂的西部老工业基地又重新焕发了活力。3月4日,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接受《北京周报》独家专访时表示,中央给重庆的定位是“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市”,其内涵实际上就包括成为金融中心;重庆要成为区域内的金融中心,十几年之后再提升为国家级的金融中心。

据最近公布的权威数据,2006年,重庆GDP总量达到3480亿元,较上年增长12.2%,高于全国10.7%的平均增速;城市居民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5万元,较上年增长了12%,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一。同期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下降到6.4%,是中西部地区不良资产率最低的地方。

但是,在这些经济成绩的背后,重庆也面临很多难题和挑战,例如生态环境保护、缩小城乡差距等等。黄奇帆对这些问题也做出了解答。

记者:作为一名长年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官员,来到重庆后您被外界誉为“金融市长”,而中国的金融重镇在上海、北京、深圳,请问在重庆发展金融业对您来说是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您的目标是什么?

黄奇帆:对我来说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重庆地处西部,金融业以前的状况是层次低,规模小,质量差,在这里发展推动金融业,就好比是要在一张白纸上构筑一幅图画。令人高兴的是,经过这几年我们的努力,重庆的金融是中西部地区发展最好、最快的地区,这绝不是夸大其辞,而是有具体事实为证:

2006年,重庆银行贷款余额达到4450亿元,增长了17.6%;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下降到6.4%,是中西部地区不良资产率最低的地方,而五年前这个数字是百分之三十几,2007年我们的目标是5%左右;金融企业的利润达到70多亿元,预计2007年能够达到100亿左右,金融资本的回报率在20%以上。正是由于良好的金融环境和发展势头,2006年重庆吸引了包括花旗银行在内的八、九家内外资银行前来重庆发展。可以说,这几年,重庆的金融地位正在中西部崛起,我相信再有十几年,重庆成为中西部地区的金融中心,是做得到的。

记者:现在中国很多城市相继提出要打造成为金融中心,而一个国家的金融资源毕竟有限,这种情况重庆是不是也有所考虑?

黄奇帆:中心有层次,比如上海、北京现在是国家级的金融中心,他们的目标是要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级的金融中心,而对于重庆来说,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区域内的金融中心,十几年之后,再提升为国家级的金融中心。世界级的金融中心让上海、北京去承担。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应该有世界级的金融中心。中央给重庆的定位是“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市”,其内涵实际上就包括成为金融中心,因而,重庆打造成为金融中心也是国家赋予的一个任务。

记者:作为沿江城市,重庆去年发生严重干旱,今年又遭遇罕见的枯水期,有舆论认为这跟修建三峡工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通过在长江上游地带修筑大坝,起到防洪、发电、航运等作用)破坏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请问您对此持什么态度?

黄奇帆:我想跟它无关,重庆这两年接连出现严重干旱、枯水期主要是跟全球变暖、气候变化这个大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当然不能把全球变暖、气候变化跟三峡工程这个微观元素自作多情地联系在一起,要知道全球变暖是跟整个地球运动、全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有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可以负责任地讲,重庆出现旱情跟三峡工程没有任何关系。

记者:据媒体报道,现在很多三峡库区移民想回到重庆老家,请问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黄奇帆:我觉得这是个夸大或者异化的报道。三峡工程对于重庆来说需要完成113万移民任务,目前完成103万,占 90%,剩下的10万在今后三四年内完成,我想重庆一定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现在完成的上百万移民中有10万去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些移民里面现在大约只有5000人回到了重庆,概率为5%,比例是比较小的,而且这5%的人大多不是因为在外迁地生活得不好,这大多是跟家庭结构有关,只是人口迁徙过程中的一个正常流动,并且是家庭式的以居民自主式的流动,这里面并没有对安置地不满意的内涵。

记者: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您作为主管经济的常务副市长,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好的平衡点是不是很难?

黄奇帆:这是个辨证统一的问题。重庆有8万平方公里,我们初步考虑是,把两、三万平方公里适合生存发展的区域发展成一个大的经济中心,这里集聚80%的人口,剩下来的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们集聚20%的人口,通过这样的人口分布,使得三峡库区这些不适合过度开发以及限制开发的地区变成生态环保型的地区。另一方面,通过减少人口,也可以提高三峡库区人均GDP、人均财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在重庆应该是一个可以统筹解决的问题。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1   2   下一页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