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高端访谈
周亚滨:深入务实地发展中非经贸关系
· 时间: 2007-02-01 ·

11月3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3届部长级会议将举行。就中非经贸合作的情况,以及论坛对双方经贸发展的推动作用等问题,商务部西亚非洲司司长周亚滨接受了《北京周报》记者刘薇的采访。

《北京周报》:请问怎样看待中非经贸关系?
    周亚滨司长:中非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历久弥坚。相同的历史遭遇将中非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还是在建设国家的征程中,中非双方都相互同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结下了深厚友谊,使中非合作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
中国与非洲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开展形式多样的经贸合作。中国政府积极发展对非贸易,扩大从非洲进口;鼓励更多中国企业赴非洲投资;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等领域的合作,向非洲转让技术,帮助非洲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提高非洲的经济实力。通过双方近半个世纪的合作,中非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进入21世纪,特别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经贸合作进入了快速、全面、稳定发展的新阶段。

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在经济技术合作方面进展如何?
   周亚滨司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和指导企业以成熟的成套技术及管理经验与非洲国家开展工程项目合作。中国在非洲开展的经济技术合作主要涉及房屋建筑、石化、电力、交通运输、通讯、水利、冶金、铁路等国民经济各领域,技术含量日益提高。通过项目合作,中国企业带去了先进的实用技术,为非方培训了工程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增加了就业机会,帮助非洲国家提高了自主发展能力。截至2005年底,中国在援款项下帮助49个非洲国家承担了800多个成套项目,中国企业已在26个非洲国家承担了58个优惠贷款项目。此外,还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物资和技术援助,为非洲国家培训了超过1万名各类人员,涉及水稻种植、蔬菜栽培、综合养鱼、肉制品加工、中医针灸、农业机械、太阳能及气象预报等领域。中国真诚无私的援助受到了非洲政府和人民的广泛赞誉。

 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鼓励中国企业赴非洲投资兴业?
    周亚滨司长:非洲国家非常希望中国企业去投资,中国政府也鼓励企业到非洲投资兴业。为此,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为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商务部积极与非洲有关国家进行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谈判,并同28个非洲国家签署了投资保护协定。此外,商务部还颁布了《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以简化企业对非投资手续;建立了境外投资国别环境库、国别投资障碍报告制度,并发布了《境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为中国企业提供外国投资环境方面的信息,引导企业有效规避风险,积极稳妥地开展境外投资。
自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目光投向非洲大陆。截至目前,经商务部核准和备案的中国在非洲投资的非金融类企业已超过800家,中国对非洲各类投资累计超过60亿美元。

  自中非合作论坛建立以来,中非双方在论坛框架内取得了哪些经贸成果?
    周亚滨司长:2000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发表了《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阐述了中非在经贸等领域合作的具体设想和措施。会议结束后,中非双方高度重视落实论坛后续行动。中国政府专门成立了由22个部级单位组成的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落实《合作纲领》中有关贸易、投资、减债、项目合作、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对外承诺。在论坛框架内,中国首次减免了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欠我国到期的政府债务100多亿元人民币;提供了专项资金,支持和鼓励有实力、有信誉的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开展互利合作;设立了“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帮助非洲国家培训专业人才。
    2003年底,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成功举行。非洲13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及44个国家的70名部长与会。150余名中国企业家和350多名非洲各国企业家参加了同期举办的“中非企业家大会”。为便利更多的非洲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帮助非洲国家发展经济,中国政府已经对非洲28个最不发达国家190种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实施了零关税待遇;在2004-2006年三年间,将为非洲培训超过1万名的各类人才。
    在论坛的推动下,中非贸易连续五年高速增长。2005年,中非贸易额达397亿美元,年均增长约30%,远高于同期全国对外贸易的平均增幅。

  在经贸领域,中国政府有哪些新的规划和设想?发展前景如何?
    周亚滨司长:今年是中非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年初,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强调巩固传统友好关系,拓宽互利合作领域,同时提出了中国与非洲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互利共赢、文化上相互借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4月和6月,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相继访问非洲10国,极大地推动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
    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很多问题上有着广泛共识和共同利益,双方都有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合作的愿望。今后,中国政府将继续本着“平等互利、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共同发展”的原则,采取切实的步骤和措施,进一步促进中非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第一,要积极扩大从非洲国家的进口。为扩大从非洲国家的进口,中国已经开始对从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的部分商品实施了免关税待遇,有力地促进了非洲国家向中国的出口。今后,中国政府将鼓励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进口非洲商品,为非洲国家的贸易发展争取到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环境。
    第二,要把对非援助同经济技术合作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增强非洲自我发展能力。中非合作要首先考虑非洲的需求,努力做到壮大非洲经济实力与促进非洲社会发展、提供经济援助与促进技术合作、政府推动与企业自主的有机结合,提高非洲自主发展能力;在文教卫等公益事业方面多做实事,让非洲人民真正得到好处;教育在非中资企业要注重工程质量和效益,注重保护环境,多帮助当地民众,做好事、实事。
    第三,大力推动中非经贸人员往来。我们鼓励中非双方的企业家们加强互访往来,通过双方的商会、协会等中介组织增加了解、扩大互利合作的机会。同时,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强中非双方在人力资源开发领域内的合作,相互借鉴和共同分享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帮助非洲国家培养更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今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将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规模在中非关系史上是空前的。我们相信这次峰会的召开必将为中非经贸合作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双方合作向更为深入和务实的方向发展。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