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2008奥运>>> 竞技场
速滑“软件”差,差在哪里?
· 时间: 2007-02-09 ·

 本届亚冬会上,中国速滑队显示出的整体进步令人关注,4天比赛中7人11次打破6项亚洲纪录,成为这一大项破纪录最多的队伍。此外,中国队还包揽了5枚女子项目金牌。这一切与中国速滑贯彻“走出去”战略的行为密不可分。

如果不“走出去”,单凭自己苦练,能取得这样的成果么?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速滑部部长肖华说,“中国速滑运动要发展,最缺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而且,这种“软件”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

 

“软件”不可或缺

中国速滑取得好成绩的一大秘诀就是出国训练。在1998年、2002年连续两届冬奥会遭遇“滑铁卢”后,中国队下决心把队员送到加拿大世界著名的卡尔加里训练中心。

那么,在中国队员体验并吸收国外训练理念后,有无可能在国内也逐渐建立起一个类似的训练中心呢?肖华说,目前看来可能性还不大。

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成绩,教练们则在赛场外拼战术,比较各国的训练理念、管理艺术、科研支持。

吉林省速滑馆门前,韩国前国家队主教练、现任韩国体育大学教授的全明奎骄傲地说:“我们有韩国体育大学,李相花、李康爽这些优秀的选手都是这个学校的学生。”韩国近年在速滑项目上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近年大小速滑赛事的排名令人感到,中、韩崛起,似乎让老牌速滑强国日本变得黯淡。

未来速滑“拼”什么?或许,除了赛场上的兵,比拼的还有坐镇的帅,帐中的军师,以及帐后那些身怀绝技、厉兵秣马的人。

 

科技为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在速滑项目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以卡尔加里为例,人们知道它是一个著名的高山冰场,却很少有人知道它是一个发展完善的训练中心,有卡尔加里大学的科研力量作为支撑,有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在那里接受训练,”肖华说。

“硬件或许通过资金投入就可以获得,但体育科研这样的‘软件’却需要培育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肖华解释道。

本届亚冬会速滑比赛场地——吉林省速滑馆去年9月刚刚落成,总投资1·73亿元。其设计模仿美国盐湖城速滑馆,配备了先进的制冰技术、温控系统、计时计分系统。亚冬会上,舒适的场馆与冰面受到了外国朋友的好评。

但是,高水平场馆并不意味着就是高水平训练基地。只能说,好硬件能吸引更多高水平比赛或训练,促进“软件”发育。

我国速滑运动的“软件”之一——体育科研现状究竟如何呢?

“眼下,我国各项目国家队都配有几名科研人员,负责为运动员做身体机能测试,并将信息反馈给运动员和教练。但是,没有专业人士根据这些信息对运动员的训练计划做出相应调整,”速滑部官员兰立遗憾地说:“中国缺乏这方面专业人士,而国家队内科研人员的水平并不能代表国家最高水平。”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1   2   下一页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