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进程步履艰难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球员从小是由国家的各级体校挑选的,然后由国家出钱进行训练,直至进入国家队。这个时期没有职业联赛,国家队有赛事,则集合球员训练比赛,没有赛事,则球员各自参加省队的各项足球赛事。
1993年10月,中国足协决定把1994年甲级A组联赛作为联赛改革试点,把中国足球推向市场经济轨道,实行俱乐部、教练员和运动员注册制,实行球员流动,实行俱乐部门票分成,促进球队向职业化过渡。至1993年12月31日,全国11个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都分别成立了职业足球俱乐部,几乎涵盖了参加1994年甲A、甲B联赛的24支球队。
职业化联赛的开展,开创了足球产业和足球市场,吸引了观众。然而,职业化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弊病也令人感到触目惊心。
“球员们并不想好好踢球,去享受其中的乐趣,而是只想怎么样才能从中挣钱。这不是运动员该做的事。”曾经在辽宁足球队效力的喀麦隆外援雷比这样宣泄着对中国足球联赛重重黑幕的不满。
1999年12月5日甲A联赛迎来了收关之战,沈阳队挑战重庆队,此役直接关系到沈阳队能否保组,重庆队上半场以1球领先,但下半时与上半时判若两队,先是66分钟被沈阳外援艾迪瓦多扳回一球,最具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在比赛的第93分钟,艾迪瓦多一记弱不经风的射门却被门将意外地“托入”球网,沈阳依靠着这粒进球获得了宝贵的三分成功保级。赛后媒体一片哗然,有的媒体甚至直接披露了两家俱乐部背后交易的细节。在球迷的声讨中足协不得不宣布进行调查,2000年3月,足协终于宣布了最终的调查结果,表示因证据不足,以“消极比赛”为由对两家俱乐部罚款40万。“渝沈之战”几乎是中国足坛历史上最丑陋的一幕,从这之后,“假球、黑哨”这样的字样几乎伴随着整个中国足球联赛的进程。
2004年,中国足协将甲A联赛升级为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共有12支球队参加中超联赛。但是,联赛级别名义上的提升并没有带来实际上的质量上的提高。甲A联赛原本存在的黑哨,假球,赌球等等痼疾依然困扰着中超联赛。2006年,辽宁队守门员刘建生因吸毒被捕,而其背后辽宁队集体参与赌球的传闻使得中超联赛的名声扫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