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英文新闻周刊日本語 Deutsch Français English 中 文
首页 >> 财经 >> 正文

人大重阳报告:G20面临“被平庸”风险

《北京周报》记者 于林涛  ·   2017-07-03  ·   来源:北京周报网
标签:G20;汉堡;人大重阳
打印
纠错

  本年度G20领导人峰会将77日至8日在德国汉堡举行。72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全球治理的十字路口:2017G20研究报告》,指出G20正处在转折之年,面临“被稀释”、“被平庸”风险。 

  该报告是人民大学在G20智库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报告由G20的转折之年与潜在风险、2017G20汉堡峰会的风险前瞻与政策建议、G20升级的中国元素、G20的未来之路等四大部分组成,全面阐述了作为国际经济合作首要论坛的G20能否在后杭州峰会时代继续引领世界经济向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方向发展,“中国印记”能否持续对G20和全球治理有深远影响,并对G20未来发展之路提出了可行性政策建议。 

  报告指出2017年是G20的转折之年,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整体经济增长目标实现的关键之年;从危机应对到长期治理的加速转型之年;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加剧之年;全球化和全球治理面临“失序”和“碎片化”加剧之年;G20 主题议题在延承性和聚焦度上面临多元化的反思之年。 

  报告围绕2017G20汉堡峰会的风险前瞻与政策建议指出,汉堡峰会“塑造联动世界”的主题部分延续了杭州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的关于联动发展、包容增长等方面的精神。但也有很多值得中方密切关注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汉堡峰会核心议题的可持续性和聚焦度与中方期待存在落差。比如,杭州峰会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并制定了创新行动等计划,但在汉堡峰会相关议题中并未对创新及新工业革命有过多篇幅;杭州峰会“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尤其重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议题,在汉堡峰会之前的关注度明显被东道国更关切的难民问题、反恐融资、气候变化和公共卫生等议题盖过。第二,汉堡峰会的会议架构难以维持杭州峰会的延续性和多元化的协同,除了延续常规G20 领导人峰会、协调人渠道、财金渠道外,相关的专业部长会议、工作组会议、配套活动等在汉堡峰会筹备过程中也有了不少变化和调整。第三,汉堡峰会成果预期恐难以超越杭州峰会。 

  为此,报告也预测了G20汉堡峰会将面临的几种可能性:第一,峰会议题成果“被平庸”。第二,多边协调治理“被稀释”。第三,次级对话与全球机制“被交叉”。第四,意外事件可能“被焦点”。 

  在谈及“中国价值”和“中国经验”时,报告建议G20采用中国的“五年规划”方案。因中国的“五年规划”是当今世界上坚持时间最长的增长战略,共实施了60年。中国的发展成就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几十年来一以贯之地以“五年规划”持续谋发展。  

  同时,报告还着重提及了“一带一路”与G20的关系。两者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在理念和目标上有很多相通之处。“一带一路”主张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这与G20 致力于加强全球经济治理的努力异曲同工。因此,G20是统筹“一带一路”的最佳组织机构。 

  最后,在政策建议部分,报告提出:第一,放平预期,全力团结东道国德国,立足长远利益和大局意识。作为前任国,需要放平预期,要对成果文件有所取舍,如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包容性增长等要始终坚持并嵌入到未来G20 的议程中去,而对于应对局部地区、时效性强的议题可选择相对淡化。第二,调整对美政策的风险系统性防范,主动塑造特朗普的全球认识。长期来看,中美之间将继续维持斗而不破的关系,博弈与合作并存。我方有必要让特朗普在“干中学”并适应与中国的开放式合作,主动塑造其对全球认识,增加我主动性的风险系统防范。第三,深化与德国及欧盟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争取更多中欧共识。中欧关系发展的高水平和成熟度有助于各自发展战略对接,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投资计划的对接。第四,发挥“中国+”机制的合作务实性,团结最大范围内的国际多数。中国可以在局部领域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加强和其他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对话,发挥“中国+”机制, 如“中国+金砖”,“中国+欧盟”,主动的寻求合作共赢,引领全球治理新格局。第五,借机推广全球治理中国版的发展经验,创新全球公共品改善治理赤字。“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与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设立有效补充了全球治理公共品的不足,改善了全球治理赤字,也有利于增强中国的领导力。第六,增强非政府力量化共识为行动的能力,全方位提升国际话语权的中国参与度。除了在政府层面官方外交外,也要在国际组织、工商界、青年、妇女、智库等层面发挥中国影响力,提升中国的参与度和协调力,让“中国价值”逐渐被全世界认可和接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 订阅服务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2000-2018 北京周报中文网 京ICP备0800535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60


本网站所刊登的来源为北京周报及北京周报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北京周报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