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编者札记
为了更好的保护
本刊记者 张志萍 · 时间: 2009-11-12 · 来源:北京周报 2009年第45期 11月12日出版

 

在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是谁?将雕刻和文字完美地结合于方寸之间至今已有3000历史的独特的艺术又是什么?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等民族共创共享的民歌种类叫什么?

这些答案现在可以在中国新入选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22个“非遗”项目中找到。作为一个由多个民族组成、有着丰富文化资源的文明古国,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资源得天独厚。然而在2001年首次申报‘非遗’时,中国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对“非遗”的认识伴随着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路在一步步加深。

如今,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并取得许多重要的进展:全国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即将进入总结验收阶段;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基本形成,文化部命名了三批共148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建立了90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和传习所。

但是相对于近年来不断加快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步伐,中国的很多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生存形势依然严峻。随着现代化进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许多古老技艺传承人逐渐衰老逝去、后续无人,许多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挣扎在死亡线上。 除了26个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中国还有上千种的非物质遗产等待申遗,亟待保护。申遗的开始和过程都能唤起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申遗的成功只是保护的开始。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