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中国的书写材料在纸发明以前究竟是怎样的?那个时候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言论又是如何流传至今?不久前入藏清华大学的2100多枚战国竹简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答案,对于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学术史等方面的研究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已发现的古代竹简大致分为书籍或文书。这批距今约2400年“清华简” 多为对探索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经、史”类典籍,属于极为珍贵的战国古文书籍。令人惊喜的是,这批竹简中出现了研究中国古史的最重要依据的《尚书》。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史书,也是古代世界著名的历史典籍之一,《尚书》还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文件汇编。《尚书》是研究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隶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 中国很多的制度,政治文化、思想观念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依据。公元前200多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把《尚书》列为禁书,规定民间所藏的《尚书》均需烧毁。此次出现的《尚书》被认为是自秦始皇焚书之后,首次出现的真本古文《尚书》。
这批“清华简”中,还包括了一篇编年史书。这篇清华竹简史书,从时间跨度上公元前200多年前的1000多年的历史,记载了很多从来没有其它古代史书中见到过的内容,这将极大丰富今天人们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同时,这部史书的部分内容,也印证了其它史书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这批竹简将对中国远古的夏商周断代史研究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这批竹简除了引人注目的《尚书》和一部史书,还有一些类似中国古代经典《礼》、《乐》、《周易》相关的文章,这些内容在两千年间,也无人见过,它们的价值也不可估量,也将补充我们对中国古人智慧的认识。
在纸发明以前,竹简和木简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中国有关图书的许多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这个时期形成的传统。
竹简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书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印刷术也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简牍的形式,即为卷轴装的前身,为早期的雕版印刷所广泛使用。
值得期待的是,据悉清华大学将邀请国内外的学者共同完成对“清华简”的研究,并计划3年之后能够出版第一卷有关“清华简”的研究报告。清华大学为此还特别成立了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