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周报中文>>> 编者札记 |
恐龙:人类永久的猜想 |  | 张志萍 · 时间: 2006-10-08 · 2006年第41期 10月12日出版 来源:北京周报 |
数亿年以前,我们现在居住的地球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当时的主宰生物恐龙销声匿迹?它们真的灭绝了吗?它们会不会因为将“DNA”传给了鸟类而得以存在至今? 地球生命在演化过程中,将所有的秘密都遗留在了地层化石中。自从人类在2个多世纪以前第一次发现了恐龙化石以来,许多关于恐龙来龙去脉的疑问便伴随而生,而不断地探索、发现、求证则成为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古生物学家的终极追求。 今年夏天,中国中科院古脊椎所的科学家们冒着酷暑又有了不少收获:在新疆发现肩棘最大的剑龙、迄今为止亚洲最长的恐龙马门溪龙、两条蜥脚类恐龙,在宁夏发现了叉龙类,它是亚洲第一次发现梁龙超科恐龙。 这些令人振奋的发现可以说是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古生物学的一种最高奖励。正如科学家们所说,1.6亿年前侏罗纪时期是恐龙研究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恐龙的化石纪录非常稀少,而新疆和宁夏的恐龙正好是生活在这个时期,因此上述两个地方的发掘就显得很有价值。 近10年以来,不断的新发现使得中国在恐龙研究领域有了较快的发展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到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恐龙化石从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一直延续到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可以说构成了恐龙演化史中较为完整的记录。 鸟类起源问题是国际科学界一直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国际科学界流行两大假说:鸟类是由兽脚类恐龙起源假说;非恐龙起源假说。 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中国连续发现后来被命名为“中国龙鸟”的古生物化石。“中国龙鸟”化石被认为是恐龙和鸟类之间的过渡类型,从而为鸟类起源于地面小型食肉恐龙的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其实,相对于那一个个令世人赞叹的“之最”,中国的科学家们也许有更高的期待,他们想找到恐龙和鸟之间“缺失的一环”,因为目前辽宁那些披羽飞天恐龙,其年代晚于德国的始祖鸟,所以不可能是鸟类的祖先,而新疆这块宝地,则有可能找到鸟类真正的祖先,此意义远远大于那些“之最”;而通过对恐龙密码的破译,破解地球生命演化过程中的秘密。 恐龙的发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这当中收获的喜悦欢欣和探索的曲折艰辛交织。在这个发现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古生物学者们用他们的付出呈现给了人类一件件令人激动的伟大的发现,他们在为接近那最终的谜底做着不懈的努力。正是由于他们的执着探索,我们才得以有一步步有接近成功的可能。 数亿年前的恐龙因其年代的太过遥远,对它的探索会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恐龙可能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都将只是停留在一个个的猜想上。但是,正如人类不会放弃对恐龙之谜的探究一样,我们对不可知的事物的执着探索也将会一直坚持下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