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北美报道
纽约华人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
吕 翎 · 时间: 2007-12-10 ·  

 

(本刊记者 陈文 纽约报道)1937年12月13日发生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距今已经整整70周年,但直到今天,世界各地的华人在每年的12月都会以种种方式纪念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并呼呼世人正视历史,记住历史。

今年,时值南京大屠杀70周年之际,纽约“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基金会”于美东时间12月9日中午在曼哈顿著名的联合广场举办了一场名为“不能忘却的南京1937”纪念集会活动。“南京大屠杀70周年基金会”由同情战争遇难者、关心人类和平与进步的中国青年于今年9月在纽约成立,现有来自各个行业的会员50名左右。据该基金会的发起人及现任会长任军介绍,举办此次活动主要是为了促进国际社会和西方媒体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的认知,抗议日本右翼人士对这段历史的歪曲、否认和淡化。

路人驻足观看南京大屠杀图片展

该活动展出了数十幅放大的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主要由华人留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向路人讲述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和背景,征集公众签名,并现场高歌呼吁世界和平的曲目。虽然已是寒冬时节,醒目的横幅标语、响亮的活动口号、高亢的歌声还是吸引了众多路人驻足观看。

在展览图片前驻足良久的美国人Jerome告诉本刊记者,自己对日军侵华的这段历史还算明白,但是还有很多人不甚了解,图片展览是一种很直接的宣传方式,会起到不错的效果。谈到日本政府对待历史的态度,Jerome说有例子说明日本在试图掩盖这段历史。他认为应该让所有人都知道历史的真相,而不是去掩盖它。

美籍华人patricia一家

14岁的华裔小女孩Patricia则是由父母特意带来了解二战期间日军侵华的这段历史的。在美国出生、从小就接受美国教育、说着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的Patricia坦承自己并不熟悉这段历史。跟其他在美上学的小孩一样,她在学校里所学的与二战相关的历史只是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暴行。第一次从母亲口中听说南京大屠杀事件后,Patricia感到很震惊。她认为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这样大家才能更好地去帮助那些在这场浩劫中的幸存者和受难者的家属。

除 “南京大屠杀70周年基金会”及华人志愿者之外,参加这次集会活动并在会上发表演讲的还包括对日索赔中华同胞会会长林翠玉女士与《人性的瘟疫:轴心国日本的细菌战和秘密的种族灭绝》一书作者、美国作家丹尼尔•巴伦布兰特等。

本月初,美东地区的多个华人团体就已经共同发起了多个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的活动,旨在让当地华人在悼念死难同胞的同时,了解这段历史真相。

这些华人团体包括纽约亚太事务中心、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对日索赔中华同胞会、中国近代口述史学会等。活动内容包括展出近百幅由欧美等国的摄影记者或目击者拍摄的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照片,放映南京大屠杀及二战的纪录片和故事片。

今年在纽约举行的纪念南京大屠杀的系列活动中,除仍由华人担当主角外,也有不少国外友人参与。

12月8日,两名当年侵华日军的后代渡边义治和横井量子在曼哈顿演出话剧“地狱的十二月:南京悲剧”,通过话剧的形式表达出自己对父辈所犯罪行的深刻反思以及自我挣扎的痛苦心路历程。据悉,他们的话剧在中国、日本、美国等地已演出27场,年内还将在日本演出3场,以期完成30场的演出来悼念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中国人。

12月12日起,由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副总泰德•莱恩塞斯出资制作的以南京大屠杀为内容的纪录片《南京》将在纽约上映。该片已获得下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并于今年7月份在中国上映。据报道,目前《南京》在纽约首映的数场影票已全部售空。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