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兰 美国纽约报道)中美之间在食品进口禁令上以牙还牙般的较量并不亚于一场乒乓球比赛。在过去的两个月中,两国似乎在食品问题上陷入了一个怪圈,担心对方的食品并未达到安全及健康标准,并公开互相指责对方的进口食品质量低劣。但分析家认为,随着贸易禁令沦为两国政府的政治工具,对于全球性食品生产的真正忧虑也许会因此被蒙上阴影。
美国明尼波利斯的公益组织农业及贸易政策协会政策分析师史蒂夫·萨潘认为,食品生产全球化的现实情况就是,从农民到加工商再到分销商的整条产业链均处于为消费者保持低成本的巨大压力之下,主要食品生产商的说客也竭尽全力确保美国食品稽查人员因“资金不足”或是“人力不足”而尽可能少进行食品质量检查。只有大约百分之一的进口食品经过检查,这些食品被查出含有沙门氏菌、毒杀虫剂(如DDT,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俗称“滴滴涕”)等有害物质。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美国每年约有5000人死于不安全食品,另有7600万人因不安全食品而患病。
种种迹象表明,食品安全问题正预示着更大规模的中美贸易战。食品安全最初引起公众注意是在今年,某宠物食品中含有受污染的面筋,其制造商被追查到是中国的企业。美国的一班政客便在5月22-23日于华盛顿举行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上,借“宠物食品惊魂”抛出对中国进口食品的担忧。
美国海陆国际律师事务所香港办事处国际贸易顾问白莉雅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我们很可能会看到,这些要求被当作贸易障碍,日益被利用,甚至被滥用。”
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开展后,美国就已经开始对一些来自中国的海鲜和保健品实行禁令。中国同样也对一些来自美国的鸡肉和猪肉实行禁令。
史蒂夫·萨潘表示,受污染的进口食品确实存在严重的危险,美国有规定限制进口源,以确保在美国生长和进口来的食品是安全的。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进口食品的安全负责,但不包括由美国农业部监管的肉类和禽类的进口。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监管事务的雇员人数,从2003年的4003人减少到2007年的3488人;无罪国内外审查数量,从2003年的11566件减少到2005年的9038件。但是,美国进口食品的数量却从1997年的400万票货上升到2006年的1500万票货。
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进口运作与政策的前任主管卡尔·内尔森在接受《波士顿环球报》采访时说:“从管理角度来看,整件事就是彻底的失败。”
并不是只有中国的进口产品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在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间,更多的是来自墨西哥和印度的产品因为含有沙门氏菌或是运输船只“污秽”而被禁止入境。
修改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查过程预计将花费至少4亿美元。食品生产商因此可能被迫将此花费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孰之过?
一些美国消费者指责中国并未在食品生产方面对其安全标准严格把关,另一些人则指责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并未追查违法现象,或是政府并未对审查项目进行充分的资金支持。然而,对于全球化食品生产这个沉默却十分重要的影响却并非公众和媒体监督的主题。
对于所有想进入美国市场的食品出口商来说,总有一个巨型大进口商在寻求最低的价格。
史蒂夫·萨潘说:“有些地方,比如沃尔玛超市,总是在压榨其他公司以降低成本。有些时候,你不能把顺从的成本和安全标准内在化。在食品问题上,你将面临完全不同的挑战,尤其是如果你做的是一个从不同地方得到原料的食品加工,。如果你没有一个他们所谓的“监管链”,也没有冷藏链来保证食品不会受到污染或者受到病原体侵蚀,那你就会有大麻烦了。”
美国拥有巨大的、高度集中的工厂和加工中心,能够迅速、高效地生产大批量肉类或其他食物产品。这种方法可以降低成本,但如果其中的一间工厂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其他众多产品和美国的部分食品。由于这些工厂出现问题,美国自身也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去年爆发的袋装新鲜菠菜感染大肠杆菌,致使美国许多州爆发疫情,许多美国品牌也受到影响。
进口商也许会敦促中国的农民和食品加工商采取美国式的生产方法以降低成本,但必须付出代价。
宾夕法尼亚圣约瑟大学食品营销教授南茜·查尔兹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只要我们一直要求最低的价格,牢牢掌控我们的供应链,你就会变得更高效。但到了一定程度,将不会再有更高的效率,并且你将牺牲掉食品的质量。”
史蒂夫·萨潘表示,在美国,那些大型食品进口商的说客已经成功地阻止了一些立法提案,比如,给食品标注原产国,对通过更严格的食品进口管制提出质疑,等等。
“那些说客都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他们长期在国会出现。很多说客以前就是国会议员。”萨潘补充道。
这些前任政客可以公开接触政府官员,因此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太可能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
世贸组织有何作为?
即便说客使美国政府束手无策,中国的生产商面临降低成本的巨大压力,其他贸易调节机构,比如世界贸易组织就应该有能力确保食品贸易的安全。
萨潘说:“这一问题涉及许多方面。其中一点就是双边健康、平等的协议。这是世贸组织所要求的,也是中美在中国入世谈判中设定的条件之一。”
根据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会员国在这些双边协议的规定之下,保证采取不同措施,对食品、动物和植物提供同样的保护水平。
萨潘表示:“很显然,美国做出的对于中国食品安全管制的调查要么是仓促的,要么问题更为普遍。很多不合格的加工中心在生产出口产品。世贸组织的平等协议要求成员国通过更为严格的规定,审查那些出口产品。就中国这个案例来说,如果美国之前没有进行过实地考察,那么或许现在就要进行审查。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农民将把这些额外的花费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中国政府为应对食品安全问题而关停许多小饲料厂和小加工厂的做法,并不能解决实质问题。问题的实质是:是否存在经过验正的出口加工厂?”萨潘说。
世贸组织负责监督食品安全的部门已经接到不少电话,要求对于遵守其规定的发展中国家扩大特殊照顾范围。
“我敢向你保证,除了一些小型发展中国家能够为了食品加工实验室得到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基础设施外,别无其他特殊照顾。”萨潘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