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imer cet article

Commenter cet article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Español | 日本語
北京周报中文>>> 专题>>> 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 西藏今昔
布达拉宫——穿越千年的大修
· 时间: 2009-03-24 · 本刊记者 李伟

 

地垄是一种迄今仅在布达拉宫被发现的、罕见的地基建筑形式。这种中空的土木石结构地垄绝大部分是全封闭的,最高达17米,宽8米左右。专家认为,布达拉宫依山而建,整个建筑呈北高南低格局,这种地基结构是为了利用空气的作用防止建筑下滑。据介绍,从1989年布达拉宫一期维修至今,在布达拉宫多处建筑的地基中共发现了802处地垄,对绝大多数进行了加固维修。图为工程技术人员在加固维修布达拉宫新发现的地垄(2008年4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大修二期工程:提高维修的科技含量

由于1998年的强降雨,布达拉宫的墙体再次出现险情。国家文物局对布达拉宫更加系统的勘测、调查与抢修随即展开。根据时任国务院领导批示,国家文物局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多次组成工作组赴藏作一系列实地考察。2002年6月14日,国务院总理朱基主持国务院第131次总理办公会议,批准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萨迦寺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同意开工建设。整个维修工程总投资3.33亿元,布达拉宫1.79亿元,罗布林卡6740万元,萨迦寺8660万元。

二期维修的接力棒传到了时任中国文物研究所古代建筑与古迹保护中心主任的张之平手中。提高维修工程的科技含量,是张之平主持此次维修时的工作重点。

困扰一期工程的地垄,仍旧是二期工程的首要敌人。整座布达拉宫都建立在错综复杂的地垄墙上,地垄的腐朽、开裂将会使整个建筑群变成摇摇欲坠的危城。更为严重的是,谁也不知道布达拉宫下面的地垄到底有多少、有多深。

漏雨的状况更普遍,红宫辉煌的金顶下面并没有防水层,而是铺的土层和椽子。毕竟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年日照超过3000小时,每天接近10小时。大部分藏区降雨都十分稀少,对于传统的藏族工匠们,防水并不是重要的技术。“藏式建筑也因此最怕雨。”张之平说,漏雨就会导致木材腐朽、引发虫蛀,黄泥被软化冲走,黏合力下降,石墙就会开裂,这是一个恶性的连锁反应。张之平于是将二期工程的重点放在了“脚”和“头”上,即地垄和屋顶的加固与防水。

在二期工程中,张之平走得最远的尝试,是希望通过对传统阿嘎土(注1)的改性应用,来解决雨水的危害。2003年,张之平在传统的阿嘎土层中做了一个夹层,在其中铺上了防水层--耐碱玻纤。现在,这项实验仍旧小心翼翼地应用在一个不起眼的区域,毕竟它对传统打阿嘎的传统工艺做了相对较大的改变。但是,直到今天,这一区域都没有出现过漏水问题。(编辑 吕翎)

 

注1:布达拉宫的许多墙面、屋面、地面都大量使用了阿嘎土的工艺,起到了屋顶、墙顶的防水作用。阿嘎土从山上采下来的时候是一大块,把它打碎后根据体积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种。第一种是粗石土,体积略小于拳头;第二种为中等石土,比鸡蛋略小一点;第三种为细石土,其体积与蚕豆相当。

传统的打阿嘎工艺十分复杂。先把大块阿嘎土平铺在地面上,厚度为5~10厘米,用“帛多”夯打。帛多是一种专门打阿嘎的藏式工具,由一根木棍插进一块中心打孔的厚圆青石中。第一层粗土夯实后再铺上中等石土继续夯打,夯打3天后,再撒上细石土夯打。然后地面浇水,用帛多使劲夯打。表面起了一层阿嘎泥浆后,“协奔”(打阿嘎的工头)会把工人分为两队夯打,两列来回反复。反反复复直到地面变得“铁板一块”。到此工程至少需要3天时间,然后工人再用光滑的鹅卵石打磨地面,再用榆树汁把阿嘎地面擦拭两三遍,最后涂上混有芸香粉的清油。整个工程需要7到8天,工程复杂,难度较大。工作过程中,工人们同声歌唱,边唱边舞,也成为一种西藏民俗。

阿嘎土打成后,很容易受损开裂,每年都需要大量的养护。传统的阿嘎土工艺在解决布达拉宫防水问题上愈显无力。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上一页   1   2   3  

今日要闻 更 多
威州重建新思路:减震、节能、环保
  在汶川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减灾防震体系建设,因为地震以后公众最关注的是安全。”近日,中国外文局赴汶川采访组在威州镇采访时,广州援建前线工作组工程协调部部长徐明贵告诉记者说
世界经济论坛新闻资料
关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金融监管改革或成讨论焦点
中国援海地第二批救灾物资启运
奥巴马国情咨文:“二次刺激方案”成焦点
本刊特稿 更 多
2009年第51期目录
2009年第50期目录
2009年第49期目录
2009年第48期目录
编者札记
文物归宿的本质
达尔文的财富
为了更好的保护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期待电子商务的春天
点击更多
 
北京周报中文网络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4号 电话:010-68996265
邮政编码:100037     电子信箱:cn@bjreview.com.cn
发行部:010-68310644 68995807 电子信箱:circulation@bjrevie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