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就地、就近、分散安置”原则解决失地农民的困难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四川近20万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宅基地、土地、林地,针对这个问题,魏宏说,四川省将按就地、就近、分散安置的原则来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
魏宏说,四川省政府首先考虑的是农民返乡就地就近安置。四川省将对土地进行重新调整,对失去土地和宅地的农民,在村内跨组、县内跨乡镇进行调节和安排。按照这一原则,2008年年底四川省已经对近15万失去宅基地和耕地的农民进行了就地就近安置。
在农民自愿的原则下,四川省对失地农民进行分散安置,包括跨县异地安置和跨市州异地安置。
跨县进行异地安置已经实施,目前四川省已经对广元市青川县涉及到的两个乡镇,制定了异地到该市剑阁和元坝区进行安置。
跨市州异地安置还在规划中,目前四川省政府已经初步提出了在成都邛崃的元宝山农场进行异地跨市州的安置点,正在进行前期评估工作,灾区的政府也将组织异地安置农民前去考察,自愿提出申请。
魏宏说,四川省委省政府专门把失地农民的安置,特别是对全部失去土地农民的安置问题作为重要工作来研究,鼓励和支持各地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方针和原则,创新思维和工作方式,妥善和有效地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
保存地震遗址 宣传抗震救灾精神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常务副省长魏宏于3月8日就“四川灾后重建”接受中外记者的采访。在回答《北京周报》记者关于开发地震产业的提问时,魏宏表示,一定要保存一些必要的地震遗址,宣传在抗震救灾期间所体现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魏宏说,“这次“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我们的创伤是严重的,给我们的教训也是深刻的,我相信不仅仅是对我们的孩子们,包括对我们政府组织、社会组织,我们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总结类似这种自然巨灾在内的我们今后应对的办法,但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从机制层面应对今后自然巨灾的工作。也包括孩子包括地震在内自然灾害的处置和处理问题。”
魏宏说,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十个方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精神家园建设,这是纳入国务院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规划的。而在精神家园建设里,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一定要保存一些必要的地震遗址,宣传我们在抗震救灾期间所体现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魏宏介绍,不仅仅是对北川,包括对映秀、青川、东汽等地方,四川都将按照精神家园建设的规划要求,根据不同的地震遗址情况,做一些保护地震遗址的设置。“我们要通过这种地震遗址的保护,让大家记住灾难对我们的伤害,让大家记住在这种自然巨灾面前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意志,让大家记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完全能够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战胜这些自然灾害,弘扬抗震救灾精神。”魏宏表示,基层同志要做地震产业开发,是他们对建设精神家园及保护地震遗址等问题的一种理解方式。
据《成都晚报》报道,在四川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分组审议中,四川省人大代表、北川羌族自治县县长经大忠在发言中建议,四川省应整合统筹城乡、扩大内需、西部大开发等各项优惠政策,来推进灾区建设,以北川等地为基地,打造“地震产业”,开发包括与地震有关的吃、住、用等各方面的产品。
目前,四川省首个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已于11月12日开园。地震遗址游,已悄然成为四川旅游的新热点。根据魏宏给出的数据,灾后第一个春节黄金周,四川共接待游客1656.6万人次,同比增长21.9%,实现旅游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32.8%。据新华网报道,春节期间,北川老县城遗址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极重灾区绵竹市汉旺镇每天接待游客都在千人以上。在地震重灾区彭州市龙门山镇回龙沟景区旁,还建起了一个占地面积达到100多亩的真人CS野战基地。
分析人士认为,开放地震遗址首先需要照顾的是遇难者家属的情绪和社会影响,在管理上务必做到规范、有序、严肃。如此,汶川地震遗址才不至于被商品化。
资料:
地震造成四川省农村347.6万户的农房受损,需重建农村永久性住房126.3万户。截至2月底,农村永久性农房重建已开工118.9万户,占需要重建总数的94.2%。其中,在建的34.2万户,占需重建的27.1%,已竣工84.7万户,占需要重建的67.1%,需维修加固的221.32万套农房已全部完成。
四川省需要重建城镇永久性住房约31.25万套,需要加固受损住房约141.75万套。截至2月底,城镇住房在建8万套,占需重建的25.6%。建成1.76万套,占需重建的5.6%。已维修加固46.6万套,占需维修加固的32.8%。
在公共服务设施重建方面,四川省坚持优先恢复重建学校、医院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全省共有9145个学校需要恢复重建,目前纳入国家规划的39个极重和重灾县已开工建设学校1780所,占规划数的13.3%,其中在建的1560所,占16.7%,竣工220所占6.6%。12个省定重灾县已开工建设学校617所,占需要恢复重建学校总数的50.8%。
全省规划医疗卫生机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是4127个,已基本落实各类项目1951个,占规划项目的38.55%。同时,广播电视、文化体育项目开工建设749个点,占重建任务的12.8%。
四川将力争到年底完成学校恢复重建任务的95%,完成卫生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95%,同时进一步加快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进度。
在基础设施和产业重建方面,截至2月底,四川省已开工公路、铁路、民航、通讯、能源、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项目681个,占重建任务的43.5%。工业、旅游、文化设施恢复重建项目开工3141个,占重建任务的77.7%。因灾受损的4812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7.4%已基本恢复生产,94%以上的商贸流通和服务业网点恢复营业,重振旅游工程已初见成效。灾后第一个春节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游客1656.6万人次,同比增长21.9%。实现旅游收入47亿,同比增长32.8%。 (资料来源:3月8日“四川灾后重建”新闻发布会) |